词语解释
1.赋税的数额。
构词分析
拼音:
fù é
赋
拼音:
fù
解释:
赋
(形声。从贝,武声。从贝”,表示与财物有关。本义征收)
同本义
赋,敛也。--《说文》
赋,税也。--《广雅》
厥赋惟上上错。--《书·禹贡》。传谓土地所生,以供天子。”
七赋之所养。--《法言·问道》
而令贡赋。--《小司徒》。注谓出车徒给徭役也。”
太医以王命聚之,岁赋其二。--唐·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
又如赋银(征收税银);赋粟(征收田赋);赋里(征收商业税);赋币(征收财物)
缴纳赋税
讼者平,赋者均。--唐·柳宗元《送薛存义序》
又如赋金(交纳税款)
给予;授予
赋 fù
⒈赋税。旧时指田地税,各种捐税田~。薄~敛,则民富矣(薄减轻。敛征收)。
⒉授予,给予~于。
⒊一种文体,有韵,介于诗和散文之间诗词歌~。《风~》。《赤壁~》。
⒋念诗或作诗临清流而~诗。
额
拼音:
é
解释:
额
(形声。从页,客声。从页”,表示与头有关。本义额头,脑门)
同本义
頿,颡也。从页,各声。字亦作额。--《说文》
封说为龙頿侯。--《汉书·卫青传》
龙额。--《汉书·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》
又如额颅(额头,前额);额颅盖(前额);额花(妇女用来贴在额上的以纸、绢、玉等做成的装饰花);额黄(六朝至唐时的妇女,喜欢在额间涂上黄颜色作为装饰,称为额黄。也称
额山”)
店铺或厅堂正面和顶部挂的有字的板,牌匾
规定的数目
额 é
①人脸眉毛之上头发之下的部分。也指某些动物头部与人额相当的部分。俗称脑门子。
②牌匾门~。
③规定的数量定~、超~。
【额外价值】见【剩余价值】。
应用场景
含有"赋额"的常见词语或成语
赋额的例子
赋额相关词语
与赋额有关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