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解释
1.即岣嵝碑。凡七十七字,象缪篆,又象符箓◇人附会夏禹治水时所刻。碑在湖南衡山云密峰。昆明﹑成都﹑长沙﹑绍兴﹑南京栖霞山和西安碑林等处,皆有摹刻。
构词分析
拼音:
yǔ bēi
禹
拼音:
yǔ
解释:
禹〈名〉
(象形。小篆字形。本义虫名。《说文》虫也。”一说为龋虫) 远古夏部落领袖
禹、汤被之矣。(禹、汤(都)遭受过。传说夏禹曾经遭到九年水灾,商汤曾经遭到七年旱灾。被,遭受。)-- 汉·贾谊《论积贮疏》
尧、舜、禹、汤…皆应运而生者。--《红楼梦》
又如禹功(夏禹治水的功绩);禹迹(相传夏禹治水,足迹遍于九州,后因称中国的疆域为禹迹);禹启(夏禹及其子启);禹鼎(大禹铸的铜鼎。象征国家的命运,代表九州,代表中国)
禹域
禹yǔ〈古〉人名。传说是夏朝的第一代君主,他曾治理洪水。
碑
拼音:
bēi
解释:
碑
(形声。从石,卑声。本义古时宫、庙门前用来观测日影及拴牲畜的竖石)
竖石
碑,竖石也。--《说文》
上当碑南陈。--《仪礼·聘礼》。注宫必有碑,所以识日景引阴阳也。宗庙则丽牲焉以取毛血。其材,宫庙以石,窆用木。”
公室设丰碑。--《礼记·檀弓》
君牵牲…既入庙门,丽(拴)于碑。--《礼记·祭义》
石碑。石上刻着文字,作为纪念物或标记,也用以刻文告。秦代称刻石,汉以后称碑
碑,被也。此本葬时所设也。施鹿卢以绳被其上,引以下棺也。臣子追述君父之功,美以书其上,后人因焉。无故建于
碑 bēi
①~宫、庙门前用来观测日影及拴牲畜的竖石既入庙门,丽于~。(《礼记·祭义》)
②刻着文字或图画,竖立起来作为纪念物的石头人民英雄纪念~。
【碑碣】碑。
碑pō 1.见"碑池"。
应用场景
含有"禹碑"的常见词语或成语
禹碑的例子
禹碑相关词语
与禹碑有关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