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解释
1.见"东不识"。
构词分析
拼音:
dōnɡ bù fǒu zī
东
拼音:
dōnɡ
解释:
东
(会意。从木,官溥说,从日在木中。本义东方,日出的方向)
同本义
东,动也。--《说文》
东方者,动方也,万物始动生也。--《白虎通·五行》
东方木也。--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。按日所出也。从日在木中,会意。”
东君,日也。--《广雅·释天》
东邻。--《易·既济》。虞注震为东。”
东方者,阳也。--《白虎通·情性》
大儿锄豆溪东,中儿正织鸡笼。--宋·辛弃疾《清平乐·村居》
又如关东;旭日东升;东夏(指中国东部);东朝(东宫);东极(东方边远之处);东君(神话中与西王母相对的东王公);东坦(女婿);东裔(东
不
拼音:
bù fǒu
解释:
副词。
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。
訾
拼音:
zī
解释:
訾
衡量;计量
息耗减损通于不訾。--《淮南子·原道》
訾功丈而知人数。--《吕氏春秋·知度》。注相也。”
訾相其质,足以比成事,诚可立而授之。--《国语·齐语》
又如訾粟(度量粟米);訾计(估量计算);訾相(衡量省视);訾省(计算、察核财物)
考虑;希求
心悁忿而不訾前后者,可亡也。--《韩非子》
不訾重器,毋訾衣服成器。--《礼记·少仪》
又如訾问(考虑、过问)
放纵
离纵而跂訾者也。--《荀子·非十二子》
小谨者无成功,訾行者不容于众。--《淮南子》
訾
通
訾zī
⒈姓。
訾zǐ
⒈毁谤,诋毁,非议~毁。~议。
訾cī 1.疾病。参见"訾厉"。 2.过失。
应用场景
含有"东不訾"的常见词语或成语
东不訾的例子
东不訾相关词语
与东不訾有关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