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解释
1.犹路标。
构词分析
拼音:
lù bēi
路
拼音:
lù
解释:
路〈名〉
(形声。从足,各声。本义道路)
同本义
路,道也。--《说文》
路,途也。--《尔雅》
百夫有洫,洫上有途,千户有浍,浍上有道,万夫有川,川上有路。--《周礼·地官》。注途容乘车一轨,道容二轨,路容三轨。”
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。-- 屈原《离骚》
遵彼大路兮。--《诗·郑风·遵大路》
艮为径路。--《易·说卦》
遂迷,不复得路。--陶潜《桃花源记》
又如路奠(出殡时,亲友在灵柩经过的路上设供桌祭奠);路赆(友人相赠的路费);路引(行路的通行凭证);路歧(路歧人。宋元时对沿街卖艺人的俗称;贫贱的
路lù
⒈道,来往的通道~途。~径。道~。铁~。〈引〉路程八千里~。
⒉方向,条理,途径出~。思~。活~。忠谏之~。
⒊方面,地区几~进攻。东~货物。
⒋种类头~货。大~货。三~货。
⒌〈古〉车筚~(柴车)。
⒍宋、元时代行政区域名称。宋代的"路"相当于现代的"省";元代的"路"相当于现代的"地区"。
路luò 1.通"落"。以绳周绕。 2.通"乐"。 3.见"路人"。
碑
拼音:
bēi
解释:
碑
(形声。从石,卑声。本义古时宫、庙门前用来观测日影及拴牲畜的竖石)
竖石
碑,竖石也。--《说文》
上当碑南陈。--《仪礼·聘礼》。注宫必有碑,所以识日景引阴阳也。宗庙则丽牲焉以取毛血。其材,宫庙以石,窆用木。”
公室设丰碑。--《礼记·檀弓》
君牵牲…既入庙门,丽(拴)于碑。--《礼记·祭义》
石碑。石上刻着文字,作为纪念物或标记,也用以刻文告。秦代称刻石,汉以后称碑
碑,被也。此本葬时所设也。施鹿卢以绳被其上,引以下棺也。臣子追述君父之功,美以书其上,后人因焉。无故建于
碑 bēi
①~宫、庙门前用来观测日影及拴牲畜的竖石既入庙门,丽于~。(《礼记·祭义》)
②刻着文字或图画,竖立起来作为纪念物的石头人民英雄纪念~。
【碑碣】碑。
碑pō 1.见"碑池"。
应用场景
含有"路碑"的常见词语或成语
路碑的例子
路碑相关词语
与路碑有关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