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解释
1.焚烧纸帛。祭礼的一种仪式。
构词分析
拼音:
fén bó
焚
拼音:
fén
解释:
焚〈动〉
(会意。从火,从林。甲骨文字形,象火烧丛木。古人田猎,为了把野兽从树林里赶出来,就采用焚林的办法。本义烧山)
用火烧山林宿草。
焚,烧田也。--《说文》
焚咸丘。--《公羊传·桓公七年》。传焚之者何,樵之也;樵之者何,以火攻也。”
焚林而田。--《韩非子·难一》
烧
焚,烧也。--《广雅》
焚如死如弃如。--《易·离》
遂从而尽焚之。--《左传·成公十三年》
乃焚大槐。--《庄子·外物》。司马注谓霹雳时烧大树也。”
焚百家之言,以愚黔首。--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
焚拜如
焚 fén烧~烧。~书。自~。
焚fèn 1.倒毙。参见"焚身"。
帛
拼音:
bó
解释:
帛
(形声。从巾,白声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是白”字,下面是巾”字。本义丝织品的总称)
同本义
王所赐金帛,归尽藏之。--汉·刘向《列女传》
大帛之冠。--《左传·闵公二年》
执玉帛者万国。 --《淮南子·原道》
孤执皮帛。--《周礼·大宗伯》
礼云礼云,玉帛云乎哉?--《论语·阳货》
乃丹书帛曰陈胜王。”--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
瓦缝参差,如周身之帛缕。--杜牧《阿房宫赋》
牺牲玉帛,弗敢加也,必以信。--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
又如布帛(棉织品和丝织品的总称);玉帛;财帛;帛召(写在帛上的诏书);帛画(画
帛 bó丝织物的总称布~。
【帛画】中国古代画在丝织品上的画。
【帛书】中国古代写在丝织品上的书。
应用场景
含有"焚帛"的常见词语或成语
焚帛的例子
焚帛相关词语
与焚帛有关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