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解释
1.不足,不能。
2.犹言算不得。
构词分析
拼音:
wèi zú
未
拼音:
wèi
解释:
未
(象形。基本义没有;不。未”字否定过去,不否定将来,与不”有别。但有时候也当不”字讲)
相当于没有”、不曾”、尚未”
未,无也。--《小尔雅·广诂》
未由也已。--《论语·子罕》
未之难矣。--《论语·宪问》
吾与郑人未有成也。--《公羊传·隐公六年》
吾未有言之。--《吕氏春秋·开春》
未果。--晋·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
有孙母未去。--唐·杜甫《石壕吏》
未百步则返。--明·袁宏道《满井游记》
将舒未舒。
又如未际(未发迹);未的(未必,不一定);未从(未曾,尚
未wèi
⒈没有,不曾~经许可。闻所~闻。
⒉不~知。~可厚非。
⒊在句末〈表〉疑问可以言~(可以说了吗)?
⒋地支第八位。也作次序第八。
⒌
⒍
足
拼音:
zú
解释:
足
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的方口象膝,下面的止”即脚,合起来指整个脚。本义脚)
(同本义。秦汉以前,足”和’趾”都表示脚”;脚”表示小腿。魏晋以后,三者都表示脚,但在书面语中,多用足”)
足,人之足也,在下,从止口。--《说文》。按,膝下至跖之总名也。从止,即趾字,从口,象膝形。
震为足。--《易·说卦》
足恭而口圣。--《大戴礼记》
手足胼胝,面目黧。--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
郑人有欲买履者,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。--《韩非子》
假舆马者,非利足也,而致千里。--《荀子·劝学》
折臂断足。--清
足zú
⒈脚~迹。手舞~蹈。
⒉满,够量,充分满~。~够。充~。富~。
⒊补上补~。以昼~夜。
⒋完全此项工作一人~可完成。
⒌尽情地,尽量地他们~玩了半天。
⒍值得不~为奇。微不~道。
⒎够得上这本书~有八万字。
⒏
足jù 1.(今读zú)补足;凑满。 2.拥,增益。参见"足本"。 3.过分。参见"足恭"。
应用场景
含有"未足"的常见词语或成语
未足的例子
未足相关词语
与未足有关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