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解释
1.语出《孟子.万章上》"一介不以与人,一介不以取诸人。"后以"一介不取"谓一丝一毫亦不苟取。
构词分析
拼音:
yī jiè bù fǒu qǔ
一
拼音:
yī
解释:
一
(指事。一”是汉字部首之一。本义数词。大写作壹”。最小的正整数。常用以表示人或事、物的最少数量)
同本义
一,惟初太始道立于一,造分天地,化成万物。--《说文》
一也者,万物之本也。--《淮南子·诠言》
抱一而天下试。--《老子》
故一人有事于四方。--《书·君奭》。传天子也。”
一夫作难而七庙隳,身死人手,为天下笑。--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
一夫夜呼,乱者四应。(公元九二年六月,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,杀死大臣郭崇韬,时谣言纷起,人心惶惶。屯驻在贝州(现河北省清河县)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
一yī
⒈数目字。整数中最小的数~龙~猪。
⒉纯,专~心~意。用心~也。
⒊相同,同样~致。~模~样。
⒋全,满~如既往。~网打尽。~身是胆。
⒌又,其它,另外昆明市~名春城。
⒍用在重叠动词的中间,〈表〉稍微,短暂试~试。望~望。停~停。
⒎跟"就"呼应。
①〈表〉每逢~想到要回祖国,就归心似箭。
②〈表〉两事的时间紧接着~教就懂。~学就会。
⒏〈古〉副词。乃,竟~至此乎!
⒐〈古〉副词。
⒑〈古〉副词。一旦,一经~闻人之过,终身不忘。
⒒旧时乐谱记音符号之一,相当于简谱的低音"7"。
⒓
①特定~定的阶级。
②相当工作上取得了~定的成绩。
③规定,确定按~定的规章办事。
④必然共产主义~定会实现。
⒔
⒕
⒖
介
拼音:
jiè
解释:
介
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人身上穿着铠甲形。中间是人,两边的四点象联在一起的铠甲片。本义铠甲。一种用来防身的武器)
同本义
驷介旁旁。--《诗·郑风·清人》
舍尔介狄。--《诗·大雅·瞻卬》
其虫介。--《淮南子·脩务》
急则用介胄之士。--《史记·老庄甲韩列传》
又如介士(穿着甲胄的兵士);介卒(甲兵);介胄(铠甲与头盔、披甲戴盔);介人(武士,甲士);介马(披甲的战马)
疆界;界限◇作界”
介,画也。--《说文》。按,八者分也。从人者,取人身之左右以见意。
无此疆尔界。--《诗·周颂·思文》。
介jiè
⒈居中,在中间~于两地之间。
⒉留存,放在心里切莫~意。无~于怀。
⒊正直,有骨气耿~。
⒋甲,甲壳,铠甲鳞~。~虫。~胄(胄头盔)。
⒌戏曲传奇脚本里〈表〉情态动作的用字笑~。打~。畅饮~。
⒍通"芥"。〈喻〉微小无纤~之祸(纤细)。
⒎
①一个。用于人一~臣。
②谦词。〈表〉渺小,微贱一~书生。
⒏
⒐
①使双方相识或联系。
②推荐,引进。
③使了解或熟悉。
⒑
介jie 1.助词。与"价"的用法相同。
不
拼音:
bù fǒu
解释:
副词。
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。
取
拼音:
qǔ
解释:
取〈动〉
(会意。从又,从耳。甲骨文字形。左边是耳朵,右边是手(又),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。古代作战,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。本义
耳)
同本义
取,捕取也。--《说文》
大兽公之,小禽私之,获者取左耳。--《周礼》
且今之勍者,皆吾敌也,虽及胡者,获则取之,何有于二毛?--《左传·僖公二十二年》
取吴元济。--《资治通鉴·唐纪》
斩获敌人的首级为取
恨君不取契丹首,金甲牙旗归故乡。--宋·苏轼《阳关词》
拿
取数斗归。--三国魏·邯郸
取qǔ
⒈拿,得到~书。~款。~得成绩。
⒉采用,选用,接受~材。录~。去粗~精。~长补短。
⒊寻求~乐。求~。~笑(开玩笑)。
⒋攻克,强夺~城。夺~。
⒌按一定的根据或条件做~齐。~决。
⒍〈古〉通"娶"。
⒎
⒏
⒐
⒑
取qū 1.通"趋"。趋向。 2.通"趋"。疾走。 3.距离;相隔。 4.见"取虑"。
应用场景
含有"一介不取"的常见词语或成语
一介不取的例子
一介不取相关词语
与一介不取有关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