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解释
1.立碑。
构词分析
拼音:
shù bēi
树
拼音:
shù
解释:
树
(形声。从木,尌声。本义栽树)
同本义
树,生植之总名。--《说文》。段注植,立也。假借为尌竖字。
宿敢不封殖此树。--《左传·昭公二年》
夫坚树在始。--《国语·晋语》。注树木也。”
地道敏树。--周礼《中庸》。注谓殖草木也。”
二曰树艺。--《周礼·大司徒》
树之榛栗。--《诗·鄘风·定之方中》
五亩之宅,树之以桑,五十者可以衣帛矣。--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又如树事(种植草木之事);树杨(种植杨树);十年之计,在于树木;树其树以荫行人
种植
树,种也。--《广雅》
树(樹)shù
⒈木本植物的总称~木。六棵大~。松~。柏~。植~造林。
⒉种植,栽培,培养~植草木。十年~木,百年~人。
⒊竖立,建立~立。~雄心。~新风。独~一帜。
⒋量词。株,棵种甘桔千~。
碑
拼音:
bēi
解释:
碑
(形声。从石,卑声。本义古时宫、庙门前用来观测日影及拴牲畜的竖石)
竖石
碑,竖石也。--《说文》
上当碑南陈。--《仪礼·聘礼》。注宫必有碑,所以识日景引阴阳也。宗庙则丽牲焉以取毛血。其材,宫庙以石,窆用木。”
公室设丰碑。--《礼记·檀弓》
君牵牲…既入庙门,丽(拴)于碑。--《礼记·祭义》
石碑。石上刻着文字,作为纪念物或标记,也用以刻文告。秦代称刻石,汉以后称碑
碑,被也。此本葬时所设也。施鹿卢以绳被其上,引以下棺也。臣子追述君父之功,美以书其上,后人因焉。无故建于
碑 bēi
①~宫、庙门前用来观测日影及拴牲畜的竖石既入庙门,丽于~。(《礼记·祭义》)
②刻着文字或图画,竖立起来作为纪念物的石头人民英雄纪念~。
【碑碣】碑。
碑pō 1.见"碑池"。
应用场景
含有"树碑"的常见词语或成语
树碑的例子
树碑相关词语
与树碑有关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