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解释
指用火烧掉。
构词分析
拼音:
fù zhī bǐnɡ dīnɡ
付
拼音:
fù
解释:
付〈动〉
(会意。从人,从寸。从寸”,表示与手的动作有关。意思是以手持物交付给别人。本义给予)
同本义
付,与也。--《说文》
付,予也。--《广雅》
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,宜付有司论其刑赏。--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操当以肃还付乡党,品其名位,犹不失下曹从事。--宋·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
又如付法(传授佛法);付任(把事情交给别人去做);付治(交有司治罪);付推(交付有审问);付度(移交,交代);付命(授以天命)
支付
当下付了茶钱。--《儒林外史》
又如付借款的利息
托付。委托他人
付 fù
⒈交给,授予,支出~之东流。可~一笑。交~他办。~款给她。
⒉量词。
①同"副
⒋"。
②同"服"三~中药。
之
拼音:
zhī
解释:
之
(会意。象苃过屮。枝茎益大。本义出,生出,滋长)
同本义
之,出也。象苃过屮,枝茎益大有所之,一者,地也。--《说文》
如语焉而未之然。--《礼记》。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。未之者,未出也。”
往,朝某方向走,到…去
之,适也。--《广雅》
自伯之东。--《诗·卫风·伯兮》
之沛公军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之虚所卖之。(虚”同墟”)--唐·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
佯狂不知所之者。--明·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
吾欲之南海,何如?--清·彭端淑《为学一首示子侄》
又如之如(前往);之往(去;
之zhī
⒈到,往由京~川。不知所~。
⒉代词。代替人或物爱~重~。取~不尽,用~不竭。
⒊代词。这,此,或虚指~子于归(这个女子出嫁)。久而久~。
⒋在形容词、名词等之后,跟"的"相当。〈表〉修饰或领属关系光荣~家。四分~三。两年~后。羔羊~皮。中国~富强。人民~英勇。
⒌用于主谓结构中间,使其变为偏正结构大道~行也,天下为公。
⒍文言虚词~乎者也矣焉哉。
丙
拼音:
bǐnɡ
解释:
丙
(象形。本义鱼尾。《尔雅·释鱼》曰‘鱼枕谓之丁,鱼肠谓之乙,鱼尾谓之丙’。乙之象鱼肠,丙之象鱼尾,可无庸说。”)
鱼尾
鱼尾谓之丙。--《尔雅》
假借为天干的第三位,与地支相配,用以纪年、月、日
其日丙丁。--《礼记·月令》
丙刚丁柔。--《广雅·释天》
如丙子、丙戍、丙寅以纪年;丙科(汉代考试的第三等科目);丙夜(即三更。半夜,夜中子时)
古代以十干配五方,丙为南方之位,因以指南方
丙位南方,万物成炳。--《说文》
又如丙向(南向,即朝南)
五行
丙 bǐng天干的第三位。参见【天干】。
【丙稀画】用一种特制的丙稀颜料绘制而成的画。其特点居于油画和水彩画之间,取水彩、水粉的画法,得到油画的效果。主要用于壁画和实用美术设计。
【丙种射线】见【γ射线】。
丁
拼音:
dīnɡ
解释:
丁
(象形。金文象俯视所见的钉头之形,小篆象侧视的钉形。本义钉子)
同本义。丁为钉”的古字
丁,钻也。象形。今俗以钉为之,其质用金或竹,若木。--《说文》
又如丁屐(底有钉齿的木鞋);丁子(蝌蚪。初生头大有尾,如丁字)
小的立方体
天干的第四位,与地支相配,用以纪年、月、日
其日丙丁。--《吕氏春秋·孟夏》
夏,四月,丁未,公及郑伯盟于越。--《春秋》
能担任赋役的成年
应用场景
含有"付之丙丁"的常见词语或成语
付之丙丁的例子
付之丙丁相关词语
与付之丙丁有关

例句
- 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