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解释
1.盗窃财物。
2.盗贼的财物。
构词分析
拼音:
dào cái
盗
拼音:
dào
解释:
眎
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意思是看到人家的器皿就会贪婪地流口涎,存心不善。本义盗窃,偷东西)
同本义
眎,私利物也。
窃货曰盗。--《荀子·脩身》
君子不为盗,贤人不为窃。--《庄子·山水》
窃人之财犹谓之盗。--《左传·僖公二十四年》
盗器为奸。--《左传·文公十八年》
盗名不如盗货。--《荀子·不苟》
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。--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
齐国人善盗乎?--《晏子春秋·内篇杂下》
又如偷盗(偷窃);盗跖下惠(跖和柳下惠,两人虽是兄弟,但跖被诬为大盗,而柳下惠却被视为圣人);盗名(偷取美名)
抢
盗 dào
①偷~窃。
②偷窃或抢劫财物的人~贼。
财
拼音:
cái
解释:
财
(形声。从贝,才声。本义财物)
同本义(多指日常生活必需品,包括米粟在内)
财,人所宝也。--《说文》
财,货也。--《广雅》
以九赋敛财贿。--《周礼·太宰》。注泉谷也。”
与其财用。--《周礼·职方式》。注帛谷货贿也。”
先财而后礼。--《礼记·坊记》。注币帛也。”
此轻财而重礼之义也。--《礼记·聘义》。注谓璧琮享币也。”
财之为言才也。凡粟米丝麻材木可用者曰财。--《六书故》
乘其财用之出入。--《周礼·天官·宰夫》
暮而果大亡其财。--《韩非子·说难》
苟粟多而财有余,
财 金钱或物资~务、人~两空。
【财帛】钱财。
【财阀】以家族为中心、带有一定封建性的金融资本集团。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的最为典型。
【财团】金融资本的组织形式。金融寡头所控制的大银行和大企业结合而成的垄断资本集团。
【财政】国家对资财的收入与支出施行的管理~包干。
【财政赤字】国家财政年度的支出超过收入的差额。这种差额,会计上习惯用红字表示,故称。又称预算赤字。
【财政寡头】见【金融寡头】。
【财政资本】见【金融资本】。
财cái 1.金钱﹑物资的总称。 2.通"材"。原料;材料。 3.通"才"。资质,才能。 4.通"裁"。裁制;节制;裁断。 5.通"纔"。仅仅。 6.通"纔"。始,刚才。
应用场景
含有"盗财"的常见词语或成语
盗财的例子
盗财相关词语
与盗财有关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