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解释
比喻祸害萌生时若不重视,酿成大患,再要消除,就很困难。
构词分析
拼音:
háo mò bù fǒu zhá jiānɡ xún fǔ kē
毫
拼音:
háo
解释:
毫〈名〉
(毫为豪的俗字。形声。从毛,高省声。本义长而尖的毛)
同本义
未成毫狗。--《尔雅·释畜》
又如毫光(如毫毛的光芒 );毫芒(毫毛的细尖);毫黍(毫毛与黍粒。比喻极微小);毫眉(老年人的眉毛。因其毛长,故称)
毛笔的头部;毛笔
又如毫端(毛笔笔尖);毫笺(毛笔和精美的纸张);毫管(指毛笔);毫墨(笔和墨。借指文字、图画)
比喻极细小的东西,细微
明足以察秋毫之之末。--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锐思于毫芒之内。--班固《答宾戏》
又如毫分(比喻极细微);毫忽(一点点儿。十忽为丝,十丝为毫
毫háo
⒈长而尖锐的毛。〈喻〉极细小的~毛。~末。~无二致。~不足怪。
⒉毛笔挥~疾书。
⒊计量单位名十丝为一~,十~为一厘。失之~厘,差以千里。
⒋秤或戥子上的提绳头~。二~。
⒌〈方〉货币单位。角,毛三~钱。
末
拼音:
mò
解释:
末
(指事。金文字形。木”上加一点,指明树木末梢所在处。本义树梢)
同本义
末,木上曰末。--《说文》
不揣其本,而齐其末。--《孟子》
末有十日,其华照下地。--《淮南子·地形》
末大必折。--《左传·哀公十一年》
又如末大(树木枝端粗大。喻部属势力强大);末大必折(树木枝端粗大,必折其干。喻下属权重,危及上级);末杪(末尾);末梢(末尾;最后)
泛指物的末端、末尾
元首末要。--《周书·武顺》
风淫末疾。--《左传·昭公元年》。注四肢也。”
明足以察秋毫之末。--《孟子
末mò
⒈梢,尖端,跟"本"相对~梢。~大必折。秋毫之~。
⒉最后,终了,跟"始"相对~尾。~了。岁~。
⒊碎屑,不重要的事粉~。药~儿。茶叶~。切勿本~倒置。
⒋轻微,不足道(旧时用作自谦)~议。~将愿往。
⒌传统戏曲里的一种角色,主要扮演中年男子。
不
拼音:
bù fǒu
解释:
副词。
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。
札
拼音:
zhá
解释:
札
(形声。从木,札声。本义古代用来写字的小木片)
同本义
札,牒也。--《说文》
皆一札十行,细书成文。--《后汉书·循吏传》
卿有札书。--《汉书·郊祀志上》
上令尚书给笔札。--《汉书·司马相如传上》
上许,令尚书给笔札。--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
郡国诸户口黄籍,籍皆用一尺二寸札,已在官役者载名。--《太平御览》
古代公文的泛称
);札书(牒,公文);
札zhá
⒈信件信~。书~。来~收阅。
⒉〈古〉写字用的木片。
⒊札子,〈古〉一种公文奏~。论事~子。
札zhā 1.扎;刺。 2.驻扎。 3.站立。 4.见"札客"。 5.见"札地"。
拼音:
解释:
将
拼音:
jiānɡ
解释:
将
(形声。从寸,酱省声。从寸”,表示与手有关。本义将领,带兵的人)
扶持,扶助
将,扶也。--《广雅》
无将大车。--《诗·小雅·无将大车》
天不我将。--《诗·大雅·桑柔》
爷娘闻女来,出郭相扶将。--《乐府诗集·木兰诗》
为人将车。--《史记·田叔传》。索隐犹御车也。”
吏谨将之。--《荀子·成相》。注持也。”
又如将美(助成好事);将引(扶助收纳);将扶(扶持;搀扶);将助(扶助;支持)
奉行,秉承
使臣将王命,岂不如贼焉?--元结《贼退示官吏》
又如将明(大臣的辅佐赞助。将奉行;明
将(將)jiāng
⒈快要~要。她~去北京。
⒉介词。把~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。
⒊拿,用,随顺~功补过。~计就计。
⒋调养,保养~养。~息。
⒌扶,持,带领出入相扶~。挈妇~雏。
①对高级军官的称呼。
②下象棋时攻击对方的"将"或"帅"。~军(又〈喻〉使人为难~了他一军)。
⒍用语言刺激你把他~急了。
⒎〈方〉兽类生子~驹子。~小猪儿。
⒏副词。又,且~信~疑。
⒐连词⊥,与,同暂伴月~影。
⒑助词。用于动词"出来"、"起来"、"进去"等的中间跳~出来~起来。打~进去。迎~上去。
⒒
⒓
将(將)jiàng
⒈带兵的人,高级武官~领。猛~。虎~。
⒉敢想敢干的人闯~。
⒊军衔名。在校级之上少~。上~。
⒋统率,指挥~兵打仗。
将qiāng 1.愿;请。
寻
拼音:
xún
解释:
寻
(会意。从工口,从又(彐)寸。本义八尺为寻) 中国古代的一种长度单位,八尺为寻
尋,绎理也。--《说文》。度人之两臂为寻,八尺也。
寻,长也。周官之法,度广为寻。--《方言一》
是寻是尺。--《诗·鲁颂·閟宫》。传八尺曰寻。”
舒肘知寻。--《大戴礼记·主言》
度寻舒两肱也。--《小尔雅》
蹄间三寻。--《史记·张仪传》。索隐七尺曰寻。按,程氏瑶田云,度广曰寻,度深曰仞。皆伸两臂为度。度广则身平臂直,而适得八尺;度深则身侧臂曲,而仅得七尺。其说
精巧,寻仞皆以两臂度之,故仞亦或言八尺,
寻(尋)xún
⒈找,探求~找。~觅。~访。~求。~根究底。
⒉随即,不久~即。
⒊〈古〉长度单位。八尺为~,十六尺为常◇来用"寻常"〈表〉平常、普通的意思。
⒋
⒌
⒍
斧
拼音:
fǔ
解释:
斧〈名〉
(形声。从斤(斧头),父声。本义斧子,伐木工具)
同本义
斧,斫也。--《说文》
丧其资斧。--《易·巽卦》。注斧,所以断者也。”
既破我斧。--《诗·豳风·破斧》
寺僧使小童持斧,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。--宋·苏轼《石钟山记》
又如斧柯(斧柄;斧头与斧柄;做媒);斧脑(斧之背);斧砧(古代刑具);斧绣(持斧绣衣。古执法使者的仪制)
白与黑相间的斧形图案
斧谓之黼。--《尔雅·释器》
加斧于椁上。--《礼记·檀弓上》
天子负斧依。--《礼记·明堂位》。注斧依,为斧文屏风于户牖
斧 fǔ
⒈砍东西用的工具~头。把~子拿来。
⒉〈古〉一种兵器。
⒊
【斧正】
【斧政】请人修改文章的客气话。
柯
拼音:
kē
解释:
柯〈名〉
(形声。从木,可声。本义斧柄)
同本义
柯,斧柄也。--《说文》
柯,柄也。--《广雅》
今若大其柯。--《国语·晋语》
伐柯如何?匪斧不克。--《诗·豳风·伐柯》。毛传柯,斧柄也。”
又如柯斧(喻法规);柯长三尺
古长三尺之称。引申为法则
柯,法也。--《尔雅》
又如柯亭(法则、法度)
树枝
横柯上蔽。--《艺文类聚·吴均·与朱元思书》
又如柯枝(枝条);柯条(枝条);柯叶(枝叶);柯干(枝干)
柯属植物的泛称。常绿乔木,实为长卵形,外有硬壳
柯kē
⒈斧柄。
⒉草木的枝茎交~错叶。
⒊
应用场景
含有"毫末不札,将寻斧柯"的常见词语或成语
毫末不札,将寻斧柯的例子
毫末不札,将寻斧柯相关词语
与毫末不札,将寻斧柯有关

例句
- 。
- 。
- 。
- 。
- 河。
- 。
- 。
- 。
- 。
- 。
- 。
- 。
- 。
- 。
- 笔记·滦阳消夏录五。
-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