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解释
1.旧时州县衙役有皂﹑快﹑壮三班皂班掌站堂行刑;快班又分步快﹑马快﹐原为传递公文﹐后掌缉捕罪犯;壮班掌看管囚徒。其成员通称差役﹐亦称皂快。
构词分析
拼音:
zào kuài
皂
拼音:
zào
解释:
皂
皂斗的略称(指栎实、柞实等),其壳斗煮汁,可以染黑,本作皁”,后作皂”
一日山林,其植物宜皂物。--《周礼·地官·大司徒》
又如皂物(柞栗之类。可做黑色染料)
一种洗涤用品,肥皂的略称
旧时衙门内的差役
官府坐在三堂上,叫值日的皂头把万中书提了进来。--《儒林外史》
又如皂雕追紫燕,猛虎啖羊羔(形容捉拿人时凶猛而迅速);皂快壮健(捕快壮卒);皂快(捕快;缉捕差役);皂头(旧时衙门差役的头目);皂舆(皂人与舆人。古代贱役的两种小吏);
皂衣(借指下吏);皂役(旧时官衙中的差役
皂(皁)zào
⒈黑色~花。
⒉奴隶,差役~隶。
⒊槽,马槽牛骥同一~。
⒋
⒌
快
拼音:
kuài
解释:
快〈形〉
(形声。从心,声。本义高兴,痛快)
同本义
快,喜也。--《说文》
文信侯去而不快。--《战国策·秦策》
心不快。--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
快意留之,非忠臣也。--《后汉书·班超传》
则不快吾意。--明·魏禧《大铁椎传》
若所为诚快。--明·高启《书博鸡者事》
又如快观(让人看了高兴);快吾意(使吾意快,符合我的意思)
舒适;舒畅
有一士大夫不快。--《三国志·方伎传》
又
体中不快。
使快弹数曲。--唐·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
快哉此风。--宋玉《风赋》
又
快kuài
⒈迅速,跟"慢"相对~马。飞得~。跑得~。进步~。
⒉将近,接近她~八十岁了。任务~完成了。
⒊从速,赶紧~起床。赶~去办。~回家去。
⒋锋利~刀。
⒌直爽,直截了当耿直爽~。~人~语。心直口~。
⒍高兴,舒服~ ~乐乐。非常~活。痛痛~ ~。十分~意。大~人心。
应用场景
含有"皂快"的常见词语或成语
皂快的例子
皂快相关词语
与皂快有关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