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解释
1.镶白旗。清代八旗之一。参见"八旗"。
构词分析
拼音:
xiānɡ bái qí
厢
拼音:
xiānɡ
解释:
厢
(形声。从厂相声。从厂,与房屋有关。本义东西廊)
同本义
厢,廊也。--《说文新附》
室有东西厢曰庙。--《尔雅·释宫》。孙注厢,夹室前堂。”李注厢,谓宗庙殿有东西小堂也。”
下雕辇于东厢。--张衡《东京赋》
徘徊东西厢,孤妾谁与俦。--唐·韦应物诗
厢房,在正房前面两侧的房屋
吕后侧耳于东厢听。--《汉书·周昌传》。师古曰正寝之东西室皆曰箱,言似箱箧之形。”
月暗西厢,凤去秦楼。--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
东厢扶案。--清·袁枚《祭妹文》
又如东厢;西
厢(廂)xiāng
⒈正房前面两侧的房屋~房。东~。
⒉边,方面那~。各~。
⒊靠近城的地域城~。
⒋像房屋那样分隔的地方包~(戏院里特设的分隔的单间座位)。
⒌
白
拼音:
bái
解释:
白
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日光上下射之形,太阳之明为白,从白”的字多与光亮、白色有关。本义白颜色)
同本义
白,西方色也。殷用事物色白。--《说文》
虚室生白。--《庄子·人间世》
若白驹之过隙。--《庄子·知北游》
白昼大都之中。--《汉书·贾谊传》
白玉不毁,孰为圭璋。--《庄子·马蹄》
须眉交白。--《庄子·渔父》
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。--《诗·秦风·蒹葭》
目辨白黑美恶。--《荀子·荣辱》
太子及宾客知其一者,皆白衣冠以送之。--《战国策·燕策》
旗
拼音:
qí
解释:
旗〈名〉
同本义
旗,熊旗五游,以象罚星,士卒以为期。--《说文》
熊虎曰旗。--《广雅》
师都建旗。--《周礼·春官》
熊虎为旗及国之大阅。--《周礼·司常》
望其旗靡。--《曹刿论战》
泛指各种旗帜
斩木为兵,揭竿为旗。--贾谊《过秦论》
以为旗章。--《礼记·月令》
旗所以立兵也,所以利兵也,所以偃兵也。--《管子·兵法》
又如旗纛(古代军队和仪仗队用的大旗);旗牌(担任传递号令等的武吏);旗鼓(指枪棒等武艺的架式、门户);旗头(旗手);旗麾(将旗)
表识,标志
旗qí
⒈用布、绸、纸等做成的标帜,多为长方形或方形~子。军~。国~。升~。
⒉清代初期将满族军队和成员编为八旗◇又增编蒙古八旗、汉军八旗。凡在旗籍的人统称"旗人"。又特指满族的~袍。~装。
⒊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区划的一级,相当于县。
应用场景
含有"厢白旗"的常见词语或成语
厢白旗的例子
厢白旗相关词语
与厢白旗有关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