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解释
1.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.言语》"王子敬云'从山阴道上行,山川自相映发,使人应接不暇。'"原指景物美而多,令人目不暇接◇用以喻事物繁多,应付不及。
构词分析
拼音:
shān yīn dào shànɡ yīnɡ jiē bù fǒu xiá
山
拼音:
shān
解释:
山〈名〉
(象形。甲骨文和金文字形,象山峰并立的形状。山”是汉字的一个部首。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)
同本义
山,土有石而高。--《说文》
山,土之聚也。--《国语·周语》
山人取之。--《左传·昭公四年》
夏后代山。--《礼记·明堂位》
太行、王屋二山,方七百里,高万仞。--《列子·汤问》
如山如阜,如冈如陵。--《诗·小雅·天保》
生于山阜,处于室堂。--《荀子·赋》
为山九仞,功亏一篑。--《书·旅獒》
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。--陆游《游山西村》
又如山霭(山上的云气);山灵(
山shān
⒈地面上高度大、坡度陡的隆起地貌高~。华~。
⒉像山的~洪。冰~。~墙(房屋两头的墙)。
⒊〈喻〉多,太多人~人海。
⒋蚕簇蚕已上~。
阴
拼音:
yīn
解释:
阴
(会意。从阜,从侌,侌亦声。阜,土山,从阜多与地形有关。简化字属会意,表示月夜笼罩山冈,很阴暗。本义山的北面,水的南面)
同本义
陰,誾也。山之北,水之南也。从阜,从侌。--《说文》
鸣鹤在阴。--《易·中孚》。按,二在兑泽之中,艮山之下,故称阴。
壜上张赤挛阴羽。--《周书·王会》
相其阴阳。--《诗·大雅·公刘》
阴竹之管。--《周礼·大司乐》
令剥阴木而水之。--《周礼·柞氏》
达于汉阴(汉水南岸)。--《列子·汤问》
洞庭之阴。--唐·李朝威《柳毅传》
阴谷皆入济
阴(陰、隂)yīn
⒈跟"阳"相对。〈古〉我国哲学家认为"阴"、"阳"是贯穿于一切事物的相互对立、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。如天、火、热为"阳",地、水、寒为"阴"。又如胸为~,背为阳。如
以胸腹而言,胸在上为阳,腹在下为~。以阴阳交错的变化,说明物质世界的运动和发展。
⒉称月亮为"太阴",简称"阴"月为~。~历。
⒊暗中,凹进的,不外露的~暗角落。~文图章。~沟。~河(地下河)。
⒋云遮挡着太阳或月亮、星星~天。夕~。~雨。
⒌光线被东西遮住所造成的影子~影。树~。
⒍山的北面,水的南面居山之~『水之~。华~县,在陕西省华山之北。江~县,在江苏省长江之南。
⒎带负电的~电。~极。
⒏物体的背面碑~。
⒐诡诈,不光明正大~谋诡计。~险毒辣。
⒑女的,雌的或化验用语男为阳,女为~。~性反应。
⒒生殖器或专指女性生殖器女~。
⒓迷信者所谓"属于鬼、神的"~间、~宅等等都是虚构的。
⒔
⒕
⒖
⒗
①天气低沉郁闷。
②气氛不活跃。
③忧郁、不开朗~郁不乐。
阴yìn 1.覆荫;庇护。 2.埋藏。
阴ān 1.沉默。《书.说命上》﹕"王宅忧,亮阴三祀。"孔传﹕"阴,默也。"一说通"闇",为居丧的小屋,凶庐。见《礼记.丧服四制》"《书》曰高宗谅暗"郑玄注﹑《论语.
宪问》"《书》云高宗谅阴"杨伯峻注。
道
拼音:
dào
解释:
道
(形声。从辵,首声。本义供行走的道路)
同本义
道,所行道也。--《说文》
一达谓之道。--《尔雅》
道坦坦。--《易·履》
百夫有洫,洫上有途,千夫有浍,浍上有道,万夫有川,川上有路。--《周礼·地官·遂人》。注途容车一轨道容二轨,路容三轨。”
大道甚夷,而民好径。--《老子》五十三章
道听而途说。--《论语·阳货》
从此道至吾军,不过二十里耳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道渴而死。--《山海经·海外北经》
今天大雨,道不通,度已失期。--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
又如大道,问道于盲;要道;人行
上
拼音:
shànɡ
解释:
上〈名〉
(指事。小篆字形。下面的一”表示位置的界线,线上一短横表示在上面的意思。本义高处;上面)
同本义
上,高也。--《说文》
宛丘之上兮。--《诗·陈风·宛丘》
施于松上。--《诗·小雅·顁弁》
冬时有嗽上气疾。--《周礼·疾医》
云上于天干。--《易·需》
上食埃土,下饮黄泉。--《荀子·劝学》
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。--明·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
又如上荣(飞檐。屋檐两端的挑角);上柽(门框上端的横梁);上漏下湿(形容屋舍破旧,不蔽风雨);上网(系在箭靶上方的绳子);上丹田(道家谓人的两眉之间为上丹田);上
上shàng
⒈位置在高处的,跟"下"相对~面。~边。〈引〉质量、等级、地位高的或次序在前的~乘。~品。~等。~策。~级。~司。~行下效。~册。~月。~半天。
⒉从低处到高处~山。~楼。〈引〉去,到,进呈,向前进~船。~北京。~农村。~书。献~。赶~。你快~。
⒊增添,安装~油。~菜。~门窗。
⒋登载,登记~报纸。~帐簿。
⒌按规定时间进行活动~课。~操。~班。
⒍指方面领导~。实际~。东面~。
⒎指时间、处所、部位、范围等早~。课堂~。大路~。火车~。墙头~。书本~。心坎~。城市~。
⒏指物体表面脸~。包装~。表面~。
⒐涂,擦涂~。~药膏。~油漆。
⒑拧紧~琴弦。~闹钟。
⒒〈表〉动作趋向或达到、完成泡~茶。爬~来。坐~去。登~高峰。考~了研究生。当选~人民代表。
⒓达到一定程度或数量~够了。~满了。成千~万。
⒔旧时乐谱记音符号之一,相当于简谱的"1"。
⒕
⒖
上shǎng
拼音:
解释:
应
拼音:
yīnɡ
解释:
应
应当,应该
应,当也。--《说文》
应,当也。--《尔雅》
文王既勤止,我应受之。--《诗·周颂·赉》
故国神游,多情应笑我。--宋·苏轼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
应是良晨好景虚设。--宋·柳永《雨霖铃》
凡所应有。--明·李渔《闲情偶寄·种植部》
应得之资。
不应重罚。--清·方苞《狱中杂记》
法应立决。
又如应然(应该如此);应伯爵(白吃白喝。应白嚼”之谐音);应合(应当;该当);应是(应当是)
答应,允许
桓侯不应。--《韩非子·喻老》
又如应候(应承);应诺(答应;应
应(應)yīng
⒈该,当~该。~当。~有尽有。
⒉允许~允。~许。~诺。答~声。
⒊
应(應)yìng
⒈回答,附和~答◆~。~声虫。齐声相~。
⒉接受~试。~邀。~征。
⒊对付,对待~付。~变。~战。~接不暇。
⒋适合,配合~时。适~。得心~手。
⒌
①使用~用科技成果。~用新科技。
②实用的~用题。
⒍
接
拼音:
jiē
解释:
接
(形声。从手,妾声。本义两手交叉)
交合;会合
接,交也。--《说文》
接,合也。--《广雅》
昼日三接。--《易·晋》
两君偃兵接好。--《国语·吴语》。注合也。”
兵刃既接。--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车鉷毂兮短兵接。--《楚辞·九歌·国殇》
兵不接刃。--《吕氏春秋·怀宠》
敌皆以走为利,则刃无与接。--《吕氏春秋·爱士》
迎接
笙箫细乐,却安排接驾。--《宣和遗事》
又如接场(迎接从科举考场回来的生员);接构(联合);接
接jiē
⒈连,连着~骨。~电话线。
⒉挨近,碰着,交往~触。~恰事情。短兵相~。交~朋友。
⒊连续,继续~二连三。吃饭后~着干。
⒋托住,承受~发球。~住它。
⒌迎,招待~客。~待。
⒍收,取,受纳~收。~受。~纳。
⒎代替,交替,承担~替。交~。~班。~任务。
⒏
⒊"。
接jié 1.迅速;敏捷。
接chā 1.收取;挹取。 2.插。
接shà 1.棺饰。
不
拼音:
bù fǒu
解释:
副词。
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。
暇
拼音:
xiá
解释:
暇
(形声。从日,叚声。本义空闲,闲暇) 同本义
暇,闲也。--《说文》
不敢自暇自逸。--《书·无逸》
好以瑕。--《左传·成公十六年》
救亡不暇,安得王哉?--《韩非子·外储说右下》
安得使予多暇日,又多闲由
--龚自珍《病梅馆记》
将吊不暇。--《国语·晋语》
炊不暇熟。--唐·柳宗元《柳河东集》
又如暇时;暇刻(空闲的时间);暇晷(空闲的时日);暇景(空闲的时光)
暇
悠闲
久之,且似瞑,意暇甚。--《聊斋志异·狼三则》
又如暇裕(悠闲不迫);暇适(闲暇舒
暇xiá空闲,无事的时候闲~。应接不~。
暇jiǎ 1.指赞美壮大之物。 2.借,借助。 3.须要。
应用场景
含有"山阴道上,应接不暇"的常见词语或成语
山阴道上,应接不暇的例子
山阴道上,应接不暇相关词语
与山阴道上,应接不暇有关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