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典收录

词语解释

1.古代君王训诫勉励民众的文告。 2.借指《尚书》。

构词分析

拼音:
ɡào shì
拼音: ɡào
解释:
诰 (形声。从言,告声。本义告诉) 同本义,上告下曰诰 诰,告也。--《说文》。段注以言告人,古用此字,今则用告字。以此诰为上告下之字。” 按,上告下之义,古用诰,秦复造诏安当之。--《说文通训定声》 伊尹申诰于王。--《书·太甲下》 后以施命诰四方。--《易·姤》 告上曰告,发下曰诰。--《列子·杨朱》注 雅告奥义。--《书·序》 诰誓不及五帝。--《荀子·大略》。注诰誓以言辞相诫约也。” 至秦又造诏字以当之。--《书·大诰》释文 又如诰命夫人(特指受封赠的夫人);诰授(以诰命授与);诰文 诰gào ⒈〈古〉帝王给臣子的命令诏~。制~。封~。 ⒉文体的一种,用于告戒或劝勉。
拼音: shì
解释:
誓 (形声。从言,折声。本义发誓;立誓) 同本义 誓,以言约束也。--《说文》。段注凡自表不食言之辞皆曰誓,亦约束之意也。” 约信曰誓。--《礼记·曲礼》 予誓,告汝誓命。--《书·甘誓》。注要信也。” 信誓旦旦,不思其反。--《诗·卫风·氓》 司射西面誓之。--《仪礼·大射仪》。注犹告也。” 而誓之曰不及黄泉,无相见也。--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 终待说山盟海誓。--赵长卿《贺新郎》 不久当还归,誓天不相负。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 为誓与城为殉。--清·全祖望《梅花岭记》 至 誓shì ⒈〈表〉坚定不移的决心~死不二。~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。 ⒉〈表〉决心的话~言。立~。发~。 ⒊

应用场景

含有"诰誓"的常见词语或成语

诰誓的例子 诰誓相关词语 与诰誓有关
诰誓

最新更新词语 最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