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解释
指刑罚严明,人民就很少犯法而被杀。
构词分析
拼音:
mínɡ xínɡ bù fǒu lù
明
拼音:
mínɡ
解释:
明
(会意。甲骨文以日、月”发光表示明亮。小篆从月囧,从月,取月之光;从囧,取窗牖之明亮。本义明亮,清晰明亮)
同本义。与昏暗”相对
杔,照也。--《说文》
照临四方曰明。--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
东方明矣。--《诗·齐风·鸡鸣》
明,精白也。--《国语·周语》
视曰明。--《书·洪范》
明则著。--《礼记·中庸》
明星谓之启明。--《尔雅》
东有启明。--《诗·小雅·大东》
在天者莫明于日月。--《荀子·天论》
不知明镜里,何处得秋霜。--唐·李白《秋浦歌》
月明星稀,乌
明míng
⒈亮,照亮~晃晃。天~。灯火通~。
⒉清楚,懂得,了解~白。~确。~礼。深~大义。~见万里。
⒊公开,不隐蔽,显露在外,跟"暗"相对~说。~码实价。~枪暗箭。
⒋视力,视力好左丘失~(左丘〈古〉人名)。聪耳~目。
⒌看得清,认得准,见识高~智。英~。心~眼亮。
⒍次,下一个(专指日、年)~天。~年。
⒎迷信者称神灵神~。
⒏
⒐朝代名。明朝,公元1368-1644年。第一代君主是朱元璋。
刑
拼音:
xínɡ
解释:
刑
同本义
利用刑人。--《易·蒙》。注兑折为刑。”
刑人之父子也。--《吕氏春秋·顺说》。注杀也。”
杀戮之谓刑。--《韩非子·二柄》
阴为刑。--《易·本命》
阴将始刑。--《吕氏春秋·音律》。注杀也。”
刑人如恐不胜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刑马作誓。--南朝梁·丘迟《与陈伯之书》
膑至,庞涓恐其贤于己,疾之,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。--《史记》
又如刑牛(古代盟誓时作牺牲用的牛);刑牲(古时为了祭祀或盟约而杀牲畜);刑马(古代结盟要杀马歃血,立誓为信,称刑马”)
惩罚
刑xíng
⒈刑罚,对犯人各种处罚的总称定~。徒~。死~。
⒉特指对犯人的栲打、折磨等体罚~讯。动~。
不
拼音:
bù fǒu
解释:
副词。
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。
戮
拼音:
lù
解释:
戮
(形声。本义斩,杀)
同本义(表示处以死刑,特指杀死人后陈尸示众)
戮,杀也。字亦作剹。--《说文》
戮谓膊焚辜肆。--《周礼·掌戮》注
防淫除邪,戮之以五刑。--《荀子·王制》
俘囚为盗耳,晓当尽戮之。--《资治通鉴》
又如戮佞(铲除奸佞);戮身(杀身);戮挫(诛杀折辱);戮杀(杀戮);戮害(杀害);戮罪(杀戮有罪的人);戮死(受戮而死)
陈尸示众
三奸同罪,请杀其生者,而戮其死者。--《国语·晋语》。注陈尸为戮。”
又如戮尸(陈尸示众);戮尸枭首(斩杀死者的尸体,并砍下他的头颅)
惩罚
戮(勠)lù
⒈斩,杀杀~。
⒉羞辱,耻辱。
⒊
应用场景
含有"明刑不戮"的常见词语或成语
明刑不戮的例子
明刑不戮相关词语
与明刑不戮有关

例句
- 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