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解释
1.佛教修行法之一。注目谛观鼻尖,时久鼻息成白。
构词分析
拼音:
bí duān bái
鼻
拼音:
bí
解释:
鼻
(会意。从自,从畀),畀”又兼作声符。自”是鼻”的本字,作自己”用后,另造了鼻”字。畀”是给予、付与的意思∠起来表示一呼一吸,自相给予。本义鼻子)
同本义◆吸兼嗅觉的器官
鼻,主臭者也。--《说文》
天食人以五气从鼻入,地食人以五味从口入。--《老子》
鼻出入气高而有窍,又,鼻者,肺之使。--《白虎通》
肤灭鼻。--《易·噬》。虞注艮为鼻。”
鼻辨芬芳腥臊。--《荀子·荣辱》
又如鼻哂(即嗤之以鼻。轻视、嘲笑的表情);鼻饮(用鼻饮水);鼻准(鼻子的尖端)。又指某些器物上的隆起或孔状部分
鼻 bí
①鼻子。人和高等动物的嗅觉器官,也是呼吸通道~孔。
②开创~祖。
【鼻观】鼻孔。
【鼻饲法】当病人不能进食时,用橡皮或塑料管通过鼻腔插入胃内,灌注流质饮食或药液的一种治疗方法。
【鼻祖】始祖。比喻某种事业的创始人达尔文是进化论的~。
端
拼音:
duān
解释:
端
(形声。从立,聑声。本义站得直)
同本义
端,直也。--《说文》。按立容直也。”
端,正也。--《广雅·释诂一》
以端其位。--《礼记·祭义》
端行颐靋如矢。--《礼记·王藻》
振书端书于君前。--《礼记·曲礼》
又如端行(端正身躯而快步行走);端拱(端正身子拱手);端伟(笔直壮大);端端(端正;不倾斜);端身(摆正身体)
端正。引申为正直
水至平,端不倾。--《荀子·成相》
选天下之端士。--汉·贾谊《治安策》
又如不端(不正派);好端端的(好好儿的);端一(端庄娴静);端士(端人;正直
端 duān
①〈古〉一种礼服~章甫,愿为小相焉。(《论语·先进》)
②事物的一头笔~、末~。
③(事情的)开头开~。
④项目不只一~。
⑤端正~坐。
⑥双手平举着拿~茶。
⑦姓。
【端的】
①果然;确实。
②究竟。
③事情的经过;底细。
【端点】〈数〉射线开始一端的点叫做射线的端点;线段的两端的点叫做线段的端点。
【端方】端庄;正派。
【端倪】
①事情的眉目、头绪。
②边际。
【端详】
①详情听~。
②端庄安祥举止~。
③仔细地看~了好久。
【端绪】头绪。
【端庄】(举止神情)端正庄重。
端zhuān 1.专一;专门。参见"端意"。 2.专擅。
白
拼音:
bái
解释:
白
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日光上下射之形,太阳之明为白,从白”的字多与光亮、白色有关。本义白颜色)
同本义
白,西方色也。殷用事物色白。--《说文》
虚室生白。--《庄子·人间世》
若白驹之过隙。--《庄子·知北游》
白昼大都之中。--《汉书·贾谊传》
白玉不毁,孰为圭璋。--《庄子·马蹄》
须眉交白。--《庄子·渔父》
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。--《诗·秦风·蒹葭》
目辨白黑美恶。--《荀子·荣辱》
太子及宾客知其一者,皆白衣冠以送之。--《战国策·燕策》
应用场景
含有"鼻端白"的常见词语或成语
鼻端白的例子
鼻端白相关词语
与鼻端白有关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