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解释
1.见"名不副实"。
构词分析
拼音:
mínɡ bù fǒu fú shí
名
拼音:
mínɡ
解释:
名
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。从口夕。本义自己报出姓名;起名字)
同本义
名,自命也。--《说文》
黄帝正名百物。--《礼记·祭法》
名之曰幽厉。--《孟子》
名公器也。--《庄子·天运》
秦氏有好女,自名为罗敷。--《乐府诗集》
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”。--宋·王安石《游褒禅山记》
名之者谁。--宋·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
自名蟹壳青”。--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又如名品(辨明品级)
称说;说出
不能名其一处。--《虞初新志·秋声诗自序》
又如不可名状;莫名其妙;名状(形容描述)
出名,有名
名míng
⒈人或事物的称谓~字。~称。地~。
⒉说出,叫出莫~其妙。无以~之。
⒊声誉,有声誉的出~。有~。~人。~言。~医。~将。
⒋计人数的量词教师五~。
⒌
①借用作某件事的身份、资格我以工会会员的~义。
②指表面上、形式上的名称,也简作"名"挂~。有~无实。
⒍
不
拼音:
bù fǒu
解释:
副词。
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。
符
拼音:
fú
解释:
符〈名〉
(形声。从竹,付声。从竹”,表示与竹子有关。本义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调兵将用的凭证,双方各执一半,以验真假)
符信
符,信也『制以竹长六寸分而相合。--《说文》。按,有铜虎符,竹使符,或曰五寸,古用圭璋,其后乃以符代之。
门关用符节。--《周礼·掌节》。注如今官中诸官诏符也。”
若合符节。--《孟子》
封皇帝玺符节。--《汉书·高帝纪》
晋鄙合符,疑之,举手视公子。--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
又如符玺(古代帝王的印章);符宝郎(古官名。即符玺郎”,掌管皇帝八宝及国家的符节);符契(符券契约一类文书
符 fú
⒈〈古〉朝廷传达命令或调兵遣将的凭证。用金、玉、铜、木、竹等制成,刻上文字,分成两半,双方各执一半,合起来以验证真假兵~。窃~救赵。
⒉记号,标志音~。标点~号。安全~号。
⒊相合,一致完全~合。完全相~。
⒋道士、巫婆等搞迷信活动骗人钱财所画的图形或线条,骗说"可以驱逐鬼神"~咒、灵~等等都是骗人的把戏。
实
拼音:
shí
解释:
实
(会意。从宀,从贯。宀,房屋。贯,货物,以货物充于屋下。本义财物粮食充足,富有)
同本义
實,富也。--《说文》
实,满也,塞也。--《小尔雅》
实,荣也。--《墨子经上》
有者为实,故凡中质充满皆曰实。--《素问·调经论》
而君之仓廪实,府库充。--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
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。”--汉·贾谊《论积贮疏》
公家虚而大臣实。--《韩非子·亡征》
又如殷实;实核(种子);实谷(子粒饱满的谷类作物)
真实;诚实
实,诚也。--《广雅》
夫图画,
实(實、寔)shí
⒈满,充满~心铅球。~足岁数。仓库充~。
⒉种子,果子果~。
⒊真,诚恳,不狡猾真~。诚~。老~。说~话。
⒋客观存在的~事。~际。~力。~况。事~。
⒌的确确~。
⒍用于加强语气~难从命。
⒎施,执行,推行~施。~行。"
⒏
⒐
⒑
①真,的确~在对。
②不虚假,不马虎他干活很~在。
③其实,实际他说懂了,~在是哄骗人。
⒒
①客观的真实情况。也指实践联系~际。
②具体的~际效果。
⒓
①人们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活动。
②实行及履行自己的主张或诺言。
⒔
⒕
①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的观察和研究活动。
②指实验的工作。
⒖
实zhì 1.到达。
应用场景
含有"名不符实"的常见词语或成语
名不符实的例子
名不符实相关词语
与名不符实有关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