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典收录

词语解释

1.即《孔子庙堂碑》。立于唐贞观初,虞世南撰并书,记述唐武德九年封孔子二十三世孙孔德伦为"褒圣侯"及修葺孔庙等事,书法俊朗圆腴,内刚外柔,为唐楷典范作品之一。不久碑随庙毁。武后长安三年重刻,相王李旦篆额,冠以"大周"二字,大中四年琢去,后佚。宋初王彦超重刻,今存西安碑林,俗称"西庙堂碑"。山东城武亦存一石,元刻,称"东庙堂碑"。东瘦西肥,字亦互有出入。参阅《金石粹编》卷四一。

构词分析

拼音:
miào tánɡ bēi
拼音: miào
解释:
庙 (形声。从广,朝声。广”与建筑物有关。本义宗庙,供奉祭祀祖先的处所) 同本义 弐,尊先祖貌也。--《说文》。按,当作宗庙尊先祖貌也。 庙祧坛墠,鬼祭先祖也。--《广雅·释天》 室有东西厢曰庙,无曰寝。--《尔雅·释宫》 寝庙必备。--《礼记·月令》。注前曰庙,后曰寝。” 复于小庙。--《周礼·祭仆》。注高祖以下也。始祖曰大庙。” 太庙,天子明堂。--《礼记·明堂位》。按,周制天子七庙,…诸侯五庙,大夫三庙,士一庙。 庙成。--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 一夫作难而七庙堕。--贾谊《过秦论》 庙在 庙(弐)miào ⒈供奉祖先、神佛或历史上有名人物的住所家~。龙王~。孔~。二王~,在四川省都江堰市(二王李冰父子)。 ⒉〈古〉朝廷、帝王处理政事的地方~堂。廊~。 ⒊
拼音: tánɡ
解释:
堂〈名〉 (形声。从土,尚声。尚”有高”义。本义殿堂。高于一般房屋,用于祭献神灵、祈求丰年) 同本义 堂,殿也。--《说文》。段注古曰堂,汉以后曰殿。古上下皆称堂,汉上下皆称殿。至唐以后,人臣无有称殿者矣。” 殿,堂之高大者也。--《说文古本考》 立于西堂。--《书·顾命》 吾见封之若堂者矣。--礼记·檀弓》。注堂形四方而高。” 王坐于堂上。--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 燕坐于华堂之上。--明·刘基《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》 观其坐高堂。--明·刘基《卖柑者言》 华 堂táng ⒈〈古〉宫室。前为~,后为室。 ⒉正屋,高大宽敞的房子~屋。殿~。课~。礼~。会~。纪念~。 ⒊特指内室,因而以此尊称母亲令~(敬称别人的母亲)。 ⒋同祖的亲属~叔。~姐。~姨。 ⒌旧时官吏办政事的地方,又特指审案的地方公~。政事~。过~听审。 ⒍ ⒎ ①盛大的样子~ ~之阵。~~正正。 ②容貌俊伟出众的样子相貌~ ~。 ③无顾忌的样子~ ~自来去。
拼音: bēi
解释:
碑 (形声。从石,卑声。本义古时宫、庙门前用来观测日影及拴牲畜的竖石) 竖石 碑,竖石也。--《说文》 上当碑南陈。--《仪礼·聘礼》。注宫必有碑,所以识日景引阴阳也。宗庙则丽牲焉以取毛血。其材,宫庙以石,窆用木。” 公室设丰碑。--《礼记·檀弓》 君牵牲…既入庙门,丽(拴)于碑。--《礼记·祭义》 石碑。石上刻着文字,作为纪念物或标记,也用以刻文告。秦代称刻石,汉以后称碑 碑,被也。此本葬时所设也。施鹿卢以绳被其上,引以下棺也。臣子追述君父之功,美以书其上,后人因焉。无故建于 碑 bēi ①~宫、庙门前用来观测日影及拴牲畜的竖石既入庙门,丽于~。(《礼记·祭义》) ②刻着文字或图画,竖立起来作为纪念物的石头人民英雄纪念~。 【碑碣】碑。 碑pō 1.见"碑池"。

应用场景

含有"庙堂碑"的常见词语或成语

庙堂碑的例子 庙堂碑相关词语 与庙堂碑有关
庙堂碑

最新更新词语 最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