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解释
偷安苟且求安;旦夕早晚,形容时间短。只图眼前的一时安逸。
构词分析
拼音:
tōu ān dàn xī
偷
拼音:
tōu
解释:
偷
(形声。从人,俞声。本义苟且;马虎)
同本义
偷,苟且也。--《说文》
其下偷以幸。--《国语·晋语一》
安肆曰偷。--《礼记·表记》
存者且偷生。--唐·杜甫《石壕吏》
偷性命于榛莽。--明·刘基《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》
诸司素偷惰。--清·张廷玉《明史》
又如偷的锣儿敲不得(喻不能声张);偷存(偷生;苟活);偷合(苟且迎合);偷弛(苟且松弛);偷免(苟免);偷快(苟求快乐);偷幸(苟且侥幸);偷苟(苟且)
浅薄;不厚道
则民不偷。--《论语·泰伯》
又如偷俗(浅薄的人情风俗);偷风(浅薄的社会风
偷tōu
⒈窃取,暗中拿取,也指窃取东西的人~窃。~盗。小~儿。
⒉瞒着人做~听。~看。~懒。~ ~地走开。
⒊苟且~安。~生。
⒋抽出(时间)~空。忙中~闲。
⒌马虎,刻薄~工。示民不~(示民向平民显示)。
偷yú 1.快乐。 2.见"姁偷"。
安
拼音:
ān
解释:
安〈形〉
(会意。从女”在宀”下,表示无危险。本义安定;安全;安稳)
同本义
安,定也。--《尔雅》
共给之为安。--《庄子·天地》
好和不争曰安。--《周书·谥法》
心皆安下切上。--《仪礼·少牢礼》
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。--《易·系辞下》
居安思危。--《左传·襄公十一年》
风雨不动安如山。--杜甫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
然后得一夕安寝。--宋·苏洵《六国论》
谢庄遂安。--清·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。
又如安睡;安寝;安抵(平安地抵达);心神不安;坐立不安;安枕(安安稳稳)
⒈平静,稳定平~ 。 ~定团结。
⒉使平静,使稳定~慰。~民。
⒊处理,放置,装设~排。~置。~装。~机器人。
⒋存着,怀着~心赖账。
⒌治理治~。~天下。
⒍疑问词。哪里?怎么而今~在?~能见死不救?
⒎电流强度单位名称,安培的简称,代号a。
旦
拼音:
dàn
解释:
旦
(指事。甲骨文字形,象太阳从地面刚刚升起的样子。本义天亮,破晓,夜刚尽日初出时)
同本义
女曰鸡鸣”,士曰昧旦”。--《诗·郑风·女曰鸡鸣》
夜穿墉以视之,达旦忘反。--《世说新语·贤媛》
夫犬马,人所知也,旦暮罄于前,不可类之,故难。--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
旦而战,见星未已。--《左传·成公十六年》
号呼达旦。--清·方苞《狱中杂记》
旦辞爷娘去,暮宿黄河边。--《乐府诗集·木兰诗》
又如旦日(天亮时);旦明(天亮时)
早晨
旦夕得甘毳以养亲。--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
又
旦 dàn
①天亮;早晨通宵达~。
②(某一)天元~。
②我国传统戏曲中扮演妇女的角色花~。
③纤度(天然丝或化学纤维粗细程度)的单位,9000米长的纤维重量为多少克,它的纤度就是多少旦。旦数越小,纤维越细。
【旦旦】
④〈古〉天天岂若吾乡邻之~有是哉。(《捕蛇者说》)~诚恳信誓~。
【旦日】〈古〉天明;白天~,卒中往往语,皆指目陈胜。(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)
【旦夕】
④早上和晚上。
②比喻极短的时间危在~。
夕
拼音:
xī
解释:
夕
(指事。从月半见。本义黄昏,傍晚)
同本义
夕,莫也。--《说文》
日之夕矣。--《诗·王风·君子于役》
日东则景夕多风。--《周礼·大司徒》。司农注谓日跌景乃中立表之处,大东近日也。”
初昏为夕。--《书·洪范·五行》注
夕市,夕时而市,贩夫贩妇为主。 --《周礼·地官·司市》
瘦影写微月,疏枝横夕烟。--宋·陆游《置酒梅花下作短歌》
朝晖夕阴,气象万千。--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
又如夕晖(夕阳的余晖);朝发夕至;夕霭(黄昏的云气);夕市(傍晚进行的集市贸易)
夜
今夕何夕。
夕xī
⒈傍晚,日落的时候朝不保~。~阳红。~阳无限好。
⒉夜昨~。
夕yì 1.通"亦"。 2.通"射"。
应用场景
含有"偷安旦夕"的常见词语或成语
偷安旦夕的例子
偷安旦夕相关词语
与偷安旦夕有关

例句
- 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