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解释
指罪恶极大,不可饶恕。
构词分析
拼音:
shí è bù fǒu shè
十
拼音:
shí
解释:
十
(指事。甲骨文象用一根树枝代表十,金文象是结绳记数,用一个结表示十◇来一点变成了一横。本义九加一的和)
同本义
十,数之具也。╠为东西,|为南北,则四方中央备矣。--《说文》
十是数之小成。--《左传·僖公四年》疏
十亩之间兮。--《诗·小雅·六月》
兵也者,审于地图,谋十官。--《管子·七法》
天下欲反,十室九空。--葛洪《抱朴子·用刑》
与吾祖居者,今其室十无一焉。--唐·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
又如十里长亭(古时设在路旁的亭子,常用作送别饯行之处);十番(合奏乐以十种乐器演奏的名称);十牌(十户人家
十shí
⒈数目字~羊九牧。
⒉完全,〈表〉到达顶点~足。~全~美。~分感谢。
恶
拼音:
è
解释:
恶
(形声。从心,亚声。本义过失)
同本义
恶,过也。--《说文》
恶上安西。--《颜氏家训》
吾以志前恶。--《左传·定公五年》
君子之遏恶扬善。--《易·象传》
又如恶恶从短(对于人的过失,不十分苛责,适可而止)
泛指一般罪恶
恶积祸盈。--南朝齐·丘迟《与陈伯之书》
又如恶逆(奸恶逆乱。古代刑律十恶大罪之一);恶障(佛语。指杀生、偷盗等妨碍修行的罪恶);恶头儿(罪名);恶心钱儿(干坏事得来的钱财);恶孽(罪恶;弊病)
恶人;坏人
元恶不待教而诛。--《荀子·王制》
又如恶杀
恶 ě又见è;wū;wù。
【恶心】
①想呕吐。
②使人厌恶(wù)。
恶 è
①坏;恶劣~习、~行。
②坏行为;罪恶的事情无~不作。
③凶狠;凶恶;凶猛~霸、~战。又见ě;wū;wù。
【恶贯满盈】罪大恶极,末日已到。贯古时串钱的绳子。
【恶劣】很坏行为~。
【恶魔】
①佛教称破坏佛法和善事的恶神、恶鬼。
②比喻极其凶恶残忍的人。
【恶语中伤】用恶毒的话语攻击陷害别人。
恶(惡)wū
⒈通"乌",〈表〉疑问。哪,何,怎么路~在?~足道哉?
⒉文言叹词~,是何言也![恶乎]从哪里,在哪里学~乎始,~乎终(学习从哪里开始,在哪里终止呢)?
恶(惡)wù讨厌,憎恨太可~。深~痛疾(疾厌恨)。
恶wò 1.象声词。禽鸟叫声。
恶hū 1.见"恶池"。
恶yà 1.次。
不
拼音:
bù fǒu
解释:
副词。
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。
赦
拼音:
shè
解释:
赦〈动〉
(形声。从攴,赤声。本义宽免罪过)
同本义
赦,置也。--《说文》。段注赦与捨音义同。非专谓赦罪也◇捨行而赦废。赦专为赦罪矣。”
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。--《周礼·司刺》
赦止者免止之罪辞也。--《公羊传·昭公十八年》
先时者杀无赦。--《书·伪允征》
君子以赦过宥罪。--《易·象卦》。疏谓放免。”
臣从其计,大王亦幸赦臣。--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又如赦书(宽免刑罚的文书);赦贷(宽免罪过);赦命(赦免的命令);赦宥(宽恕;赦免);赦恕(宽免,饶恕);赦过(赦免过错)。又如赦释(免罪释
赦shè免除刑罚~免。~罪。大~。特~。
应用场景
含有"十恶不赦"的常见词语或成语
十恶不赦的例子
十恶不赦相关词语
与十恶不赦有关

例句
- 这个暴徒。
- 。
- 。
- 。
- 是。
-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