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解释
粟小米,泛指粮食。本指伯夷、叔齐于商亡后不吃周粟而死。比喻忠诚坚定,不因生计艰难而为敌方工作。
构词分析
拼音:
bù fǒu shí zhōu sù
不
拼音:
bù fǒu
解释:
副词。
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。
食
拼音:
shí
解释:
食
(会意。从饣皂,饣声。本义饭,饭食)
同本义
食,饣米也。--《说文》。按,六谷之饭曰食。
掌王之食饮。--《周礼·膳夫》。注饭也。”
治其粮与其食。--《周礼·廪人》。注止居曰食。”
共王及后之六食。--《周礼·馔人》。注六谷之饭。”
小人有母,皆尝小人之食矣。--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
甘其食,美其服。--《老子》
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,无使乏。--《战国策·齐策》
食非多品,器皿非满案,不敢会宾友。--宋·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
又如食次(酒菜和点心之类;食品)
食sì
⒈供养,拿东西给人吃~亲(亲父母)尽孝。
食shí
⒈吃~菜。~鱼。废寝忘~。
⒉吃的东西粮~。肉~。~糖。~盐。强兵足~。
⒊日月亏缺或完全看不到,也作"蚀"日~。月~。全~。
⒋
⒌
①手的第二指。
②〈喻〉家庭中依靠供应的人口~指浩繁。
食yì 1.人名用字。
周
拼音:
zhōu
解释:
周
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在田”里加四点,郭沫若认为周象田中有种植之形。”有稠密和周遍的意思。小篆析为会意,从用口。段玉裁认为,善用口则周密。本义周密;周到而没
有疏漏)
同本义
周,密也。--《说文》
忠信为周。--《国语·鲁语》
自周有终。--《礼记·缁衣》。注忠信曰周。”
人不可不周。--《管子·人主》。注谓谨密也。”
其藏之也周。--《左传·昭公四年》
辅周则国必强。--《孙子·谋政》
责己也重以周。--唐·韩愈《原毁》
又如周悉(周密);计划不周;周谋(
周zhōu
⒈环绕,循环绕场一~。~而复始。
⒉圈子,四围圆~。~围。工厂四~有花草树木。
⒊遍及,普遍~身。众所~知。
⒋时期的一轮~期。~年。特指一个星期~末晚会。
⒌给,接济,救济~济。~人之急。
⒍完备,全面~到。~全。~密。设想甚~。
⒎物理学上把物体完成一次振动叫"一周"。
⒏朝代名
①周朝(西周、东周),约公元前1066年-公元前256年。第一代君主是姬发(周武王)。
②北朝之一,又称"北周"。公元557年-581年。第一代君主是宇文觉。
③五代之一,又称"后周"。公元951年-960年。第一代君主是郭威。
⒐
⒑
①交际,应酬。
②对付,打交道。
⒒
①苦心,周折颇费~章。
②仓皇惊慌狼狈~章。
⒓
①资金的开支调度使用。
②物品的轮流使用。
粟
拼音:
sù
解释:
粟
(会意,象草木果实下垂的样子◇隶变为西”。本义粟子,谷子)
同本义
谷物、干草和饲料
粟,嘉谷实也。--《说文》
其粟麦粳稻之属各依土地,贮之州县。--《旧唐书·食货志下》
输不必金,出粟、菽、帛、布及它物者听。--清·邵长蘅《阎典史传》
又如粟入(税粟的收入);粟粒(谷物的颗粒)
谷粒
迁淳安知县。布袍脱粟,令老仆艺
粟sù
⒈谷子,去皮后称为"小米"。它是我国北方重要粮食作物之一。
⒉泛指粮食。
应用场景
含有"不食周粟"的常见词语或成语
不食周粟的例子
不食周粟相关词语
与不食周粟有关

例句
- 这是沿路讨来的残饭。
- 。
- 。
- 。
- 。
- 始实行。
- 。
- 迅。
- 。
- 。
-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