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解释
1.见"吐凤"。
构词分析
拼音:
tǔ bái fènɡ
吐
拼音:
tǔ
解释:
吐〈动〉
(形声。从口,土声。本义东西从口腔中涌出)
同本义
吐,写也。--《说文》
柔则茹之,刚则吐之。--《诗·大雅·焌民》
然我一沫三捉发,一饭三吐哺。--《史记·鲁周公世家》
血入乎牙,不肯吐口。--韩愈《元和圣德》
机发吐丸。--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
与风水相吞吐。--宋·苏轼《石钟山记》
又如吐气纳元(道家的一种练功修身之法。吐、纳是我国古人的一种养生之术);吐信(吐舌头);吞吐(吞进和吐出);吐沫(吐出沫子);吐茹,吐哺(吐出嘴里食物)
口说,陈说
吐tǔ
⒈使东西从嘴里出来~出。~痰入盂。
⒉说出,发表~露。~辞。该~真情。
⒊开放,出现棉花~絮了。家蚕~丝了。心喜谈月~。
吐tù呕呕~。上~下泻。
白
拼音:
bái
解释:
白
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日光上下射之形,太阳之明为白,从白”的字多与光亮、白色有关。本义白颜色)
同本义
白,西方色也。殷用事物色白。--《说文》
虚室生白。--《庄子·人间世》
若白驹之过隙。--《庄子·知北游》
白昼大都之中。--《汉书·贾谊传》
白玉不毁,孰为圭璋。--《庄子·马蹄》
须眉交白。--《庄子·渔父》
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。--《诗·秦风·蒹葭》
目辨白黑美恶。--《荀子·荣辱》
太子及宾客知其一者,皆白衣冠以送之。--《战国策·燕策》
凤
拼音:
fènɡ
解释:
凤
(形声。从鸟,凡声。本义凤凰。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。常用来象征祥瑞。雄的叫凤,雌的叫凰)
同本义
凤,神鸟也。朋,古文凤。--《说文》
凤皇来仪。--《书·益稷》
凤皇于飞。--《诗·大雅·卷阿》。传凤皇,灵鸟仁瑞也。雄曰凤,雌曰皇。”
故鸟有凤而鱼有鲲。--宋玉《对楚王问》
又如凤求凰;凤子(绣有凤凰的轿子);凤舸(雕有凤凰的大游船);凤毛(凤凰的羽毛。多用以赞美人的文采俊秀,有先人遗风)
古时比喻有圣德的人
潘陆张左,擅侈丽之才,饰羽仪于凤穴。--《北史·文苑传序》
凤(鴓) fèng
⒈
【凤凰】传说中的百鸟之王。通常单称为"凤"。又说雄的叫凤,雌的叫凰("凰"〈古〉写作"皇")。
⒉
【凤毛麟角】凤凰的毛,麒麟的角。〈喻〉稀罕、珍贵的事物,也指难得的人才。
应用场景
含有"吐白凤"的常见词语或成语
吐白凤的例子
吐白凤相关词语
与吐白凤有关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