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解释
唐代诗人。原籍南阳(今属河南),后迁居江陵(今属湖北)。天宝年间进士。曾两次出塞,往来于安西、北庭◇入朝任右补阙。官至嘉州刺史。是唐代边塞诗派代表,与高齐名,并称高岑”。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、《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》为其代表作。有《岑嘉州诗集》。
构词分析
拼音:
cén cān yuē
岑
拼音:
cén
解释:
岑
(形声。从山,今声。本义小而高的山)
同本义
岑,山小而高也。--《说文》
可使高于岑楼。--《孟子》。注岑楼,山之锐岭者。”按,谓山之层叠似楼也。”
未始离于岑。--《庄子·徐无鬼》。注岸也。”
饮青岑之王醴兮。--张衡《思玄赋》
托九成之孤岑兮。--马融《长笛赋》
又如岑嶅(多小石的山);岑立(如山耸立)
古国名
岑,国名。…今梁国有岑亭。--《正字通》
姓
岑
高
古观岑且寂,幽人情自怡。--皮日休《三宿神景宫》
又如岑楼(高楼);岑锐(山高锐的样
岑 cén
①小而高的山。
②姓。
【岑寂】寂静;寂寞。
【岑参】(约714-770)唐代诗人。南阳(今属河南)人。长于七言歌行,所写诗多以边塞为题材。著有《岑嘉州集》。代表作有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、《逢入京使》等。
参
拼音:
cān
解释:
参 can
加入
参水浸于盂内。--宋应星《天工开物》
又如参选(参加盐);参纂(参加编纂)
参与(亦作参予”参豫”。预闻而参议其事)
与之参国政。--《晋书·唐彬传》
又如参决(参与决定计划);参定(参与决定);参事(参与计议国事)
领悟;琢磨
或者此时参悟了,也未可定。--《红楼梦》
又如参悟(领悟);参禅(佛教禅宗的修行方法。通过静心思虑,排除杂念来参悟佛教的妙谛”)
检验
无参验而必之者,愚也。--《韩非子·显学》
进见,拜见(以一定
拼音:
解释:
约
拼音:
yuē
解释:
约
(形声。从糸,勺声。糸是细丝,有缠束作用。本义绳索)
同本义
人寻约。--《左传》注
又如寻约(八尺长的绳子)
共同商定的事,共同议定要遵守的条文
盟约;相期的诺言
负约不偿城。--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又如约酬(契约,文券)
姓
约
缠束;环束
约之阁阁。--《诗·小雅·斯干》
约,缠束也。--《说文》
凡任索约。--《考工记·匠人》。注缩也。”
约绥约辔。--《仪礼·
约yuē
⒈〈古〉套,捆缚~车。~紧。
⒉拘束,限制~束。制~。
⒊共同议定的要遵守的条款定~。条~。订~。公~。
⒋商定或预先说定的事预~。如~。失~。
⒌请~她来。特~。
⒍简明,简要简~。
⒎节俭节~。俭~。
⒏大概~计。大~。
⒐数学上指简化分数,即用公因数去除分子和分母4/8可~为1/2。
约yāo
⒈称重量把这袋米~一~,多少斤?
约yào 1.总要;纲要。
约dì 1.琴上圆形的星徽。
拼音:
解释:
拼音:
解释:
拼音:
解释:
拼音:
解释:
拼音:
解释:
拼音:
解释:
拼音:
解释:
拼音:
解释:
应用场景
含有"岑参(约715-770)"的常见词语或成语
岑参(约715-770)的例子
岑参(约715-770)相关词语
与岑参(约715-770)有关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