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解释
1.以枣栗为祭品的祭祀。
构词分析
拼音:
biān jì
笾
拼音:
biān
解释:
笾
竹豆。古代用竹编成的食器,形状如豆,祭祀燕享时用来盛果实、干肉
籩,竹豆也。从竹,邊声。--《说文》
掌笾之之宾。--《周礼·笾人》
笾祭。--《仪礼·祝赞》。注枣栗之祭 。”
品其百笾。--《国语·周语》
晋侯享之,有加笾。--《左传·昭公六年》
将以实笾豆奉祭祀,供宾客乎?--明·刘基《卖柑者言》
又如笾人(周礼官名。天官之属。掌四笾之实,以供王祭祀燕享之用);笾豆(古代祭祀燕享时所用的器皿。笾盛桃梅,豆盛肉酱)
笾biān 1.古代祭祀和宴会时盛果脯的竹器,形状像木制的豆。
祭
拼音:
jì
解释:
祭
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左边是牲肉;左边是又”(手);中间象祭桌。表示以手持肉祭祀神灵。古人杀牲,一是为自己吃,再就是常把牲肉放在祭台上,祭”字就是有酒肉的祭祀,
即牲祭。本义祭祀)
同本义
祭,祀也。--《说文》
祭之为言索也。--《说苑·权谋》
祭者,荐其时也,荐其敬也,荐其美也,非享味也。--《谷梁传·成公十七年》
无牲而祭曰荐,荐而加牲曰祭。--《公羊传·桓公八年》注
祭者,所以追养继孝也。--《礼记·祭统》
祭于公,不宿肉。祭肉不出三日。--《论语·乡党》
以灵鼓鼓社祭。--《
祭jì
⒈〈表〉对死者追悼、敬意的仪式~奠。清明节~烈士。
⒉迷信者供奉鬼神的活动~财神,~天~地等等,都是哄己骗人。
祭zhài 1.古国名。姬姓。始封之君为周公之子。原为畿内之国,后东迁,在今河南省郑州市东北。 2.姓。东汉有祭遵。见《后汉书》本传。
应用场景
含有"笾祭"的常见词语或成语
笾祭的例子
笾祭相关词语
与笾祭有关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