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o 恰融网 > 汉语词典 > 见死不救

[ jiàn sǐ bù jiù ]
词典收录

词语解释

看见人家有急难而不去救援。

构词分析

拼音:
jiàn sǐ bù fǒu jiù
拼音: jiàn
解释:
见 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是目”,下面是人”。在人的头上加只眼睛,就是为了突出眼睛的作用。本义看见,看到) 同本义 见,视也。--《说文》 未见君子。--《诗·周南·汝坟》 利见大人。--《易·乾》 见龙在田。--《易·乾》 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。--《礼记·大学》 见而不见,闻而不闻。--《韩非子·主道》 昨夜见军帖,可汗大点兵。--《乐府诗集·木兰诗》 见两小儿辩斗。--《列子·汤问》 儿童相见不相识。--唐·贺知章《回乡偶书》 虎见之。--唐·柳宗元《三戒》 歧王宅里寻常见 见(見)jiàn ⒈看到看~。耳闻目~。〈引〉接触,遇到胶卷忌讳~光。病刚好,不要~寒。 ⒉看得出,显现出初~成效。已~分晓。 ⒊会面,会晤会~。接~。 ⒋看法,认识,扩大知识~解。~识。远~。不固执己~。 ⒌指明出处~上页。 ⒍助词。 ①用在动词前,〈表〉被动莫~笑。别~怪。 ②用在动词前,〈表〉对说话人怎么样~教。请~谅。 ⒎用在"听"、"闻"、"看"等动词后,〈表〉效果听~了。看~了。 ⒏[见习]学得专业知识的人刚到工作岗位去,现场实地工作实习~习生。 ⒐[见证]亲眼看到,可以作证的人。也指可以作证的事物。 ⒑见xiàn。 见(見)xiàn ⒈显出,出现,显露表~。华佗再~。昙花一~。 见"儋藍"。 ④姓。三国吴有儋萌。见《三国志.吴志.薛综传》。
拼音:
解释:
死 (会意。小篆字形。右边是人,左边是歺”,残骨,指人的形体与魂魄分离。本义生命终止) 同本义 死,民之卒事也。--《说文》 死者,人之终也。--《列子·天瑞》 庶人曰死。--《礼记·曲礼》 沁人曰死。--《礼记·檀弓》 民知不死,其亦夫有奋心。--《左传·哀公十六年》 楚令尹死。╠《左传·昭公二十三年》 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!--宋·文天祥《指南录·后序》 亡何国变,宁南死。--清·黄宗羲《柳敬亭传》 又如死生(死亡和生存);死过(死去,去世);死限(死期,寿命的期限) 死sǐ ⒈生物失去生命,跟"活"相对~亡。~得其所。 ⒉拼命,不顾性命不怕~。决一~战。 ⒊不可调和的,誓不两立的~敌。~对头。 ⒋不活动,不灵活~水。~板。~气沉沉。 ⒌不通的~巷道。堵~漏洞。~路一条。 ⒍在形容词后,〈表〉程度到了极点讨厌~了。真是乐~人。
拼音: bù fǒu
解释:
副词。 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。
拼音: jiù
解释:
救 (形声。从攴,轻轻敲击,求声。本义止;禁止;阻止) 同本义 救,止也。--《说文》 救,犹禁也。以礼防禁人之过者也。--《周礼·司救》注 使之相救。--《周礼·大司徒》。注救,救凶灾也。” 今有同室之人斗者,救之,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。--《孟子·离娄下》 又如救止(阻止;纠正);救祸(消除祸乱);救灭(扑灭);救熄(亦作救息”。扑灭);救扑(扑灭) 援救别人 救,助也。--《广雅》 扶服救之。--《礼记·檀弓》 匍匐救之。--《孔子闲居》 民困而不知救。--明·刘基《 救(捄)jiù ⒈帮助,援助,使脱离困境或危险~济。~援。~急。急~。拯~。患难相~。遇良医可~。 ⒉止~ 火。濯以~热(濯洗)。 ⒊

应用场景

含有"见死不救"的常见词语或成语

见死不救的例子 见死不救相关词语 与见死不救有关
见死不救

例句

  • 官僚手里。
  • ★欧阳山。

最新更新词语 最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