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解释
所得的利益抵偿不了所受的损失。同得不偿失”。
构词分析
拼音:
dé bù fǒu chánɡ sànɡ
得
拼音:
dé
解释:
得
(会意。金文字形,右边是贝”(财货)加手”,左边是彳”,表示行有所得。手里拿着财货,自然是有所得。本义得到,获得)
同本义(本来没有而争取得来成为己有)
得,行有所得也。--《说文》
三人行必得我师焉。--《论语》。释文本或作必有。”
缘木求鱼,虽不得鱼,无后灾。--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佳婿难得。--《世说新语·假谲》
卖炭得钱何所营。--唐·白居易《卖炭翁》
工之侨得良桐焉。--明·刘基《郁离子·千里马篇》
又如得人心;各得其所;得肆(得志,肆意);得闲儿(有空闲时间;得空);得胜回头
得 dé
①〈古〉同'德'所识穷乏者~我与(《孟子·告子上》)
②〈古〉贪得戒之在~。(《论语·季氏》)
③得到~奖。
④适合~体。
⑤得意扬扬自~。
⑥完成饭~了。
⑦可以;许可不~随地吐痰。又见děi,·de。
【得不偿失】得到的抵不上失去的。
【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】合于正义就能得到多数人的拥护和帮助,违背正义必然陷于孤立而失败。
【得陇望蜀】取得陇后,又想攻西蜀。比喻得了这个,还想那个,贪得无厌。陇古地名,现甘肃省东部。蜀古地名,现四川省中西部。
【得势】得到地位和权势(多用于贬义)。
【得体】(言语行动等)得当,恰当。
【得天独厚】具有特殊的优越条件或环境。天自然的;天然的。
【得心应手】心里怎样想,手里就能怎样做。形容技艺纯熟或做事非常顺手。
【得宜】合适;恰当。
【得意忘形】形容高兴得失去常态,忘乎所以。
【得鱼忘筌】
【得鱼忘荃】比喻达到目的后就忘了原来的凭借。筌捕鱼用的竹器。
【得志】志愿实现(多指名利等愿望得到满足)。
得 ·de用在动词后表可能拿~动、说不~。
②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连接补语走~慢、白~耀眼。又见dé;děi。
得 děi
①必须学习上~高标准。
②需要~花时间。
③必然夜里不穿多点~挨冻。又见dé;·de。
不
拼音:
bù fǒu
解释:
副词。
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。
偿
拼音:
chánɡ
解释:
偿
(形声。从人,赏声。本义归还,赔偿)
同本义
偿,还也。--《说文》
偿,复也。--《广雅》
西邻责言不可偿也。--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
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。--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
又如偿债(偿还欠债);偿付(归还所欠的债)
报答;酬报
补偿,抵偿
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。--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又如偿罪;偿死(抵命);得不偿失
满足,实现
偿
酬报
偿 cháng
①归还;低偿血债要用血来~。
②满足如愿以~。
【偿还】归还(所欠的债)。
【偿命】用生命偿还杀人~。
偿(償)cháng
⒈归还,赔给~还。~债。赔~。
⒉抵当,抵补抵~。补~。得不~失。
⒊回报,回答不可~也。
⒋满足,实现如愿以~。
丧
拼音:
sànɡ
解释:
丧
(会意。小篆字形,上面是哭’,下面是亡”。表示哭已死去的人。本义丧失)
同本义
喪,亡也。--《说文》
东北丧朋。--《易·坤》。马注失也。”
受禄无丧。--《诗·大雅·皇矣》
问丧无夫子乎。又,丧人无以为宝。--《礼记·檀弓》
宣王既丧南国之师。--《国语·周语》
非独贤者有是心也,人皆有之,贤者能勿丧耳。--《孟子·告子上》
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。--《韩非子·五蠹》
又如丧明(眼睛失明);丧检(丧失德行,失去检点);丧履(失去庇护);丧精(失神);丧心(心理反常;丧失理智);丧志(丧失心志)
丧(喪)sāng有关死者的事~事。治~。
丧(喪)sàng
⒈失掉,死亡~失。~胆。~命。
⒉
①事情进行不顺利而情绪低落垂头~气。
②迷信者所谓"不吉利"。
应用场景
含有"得不偿丧"的常见词语或成语
得不偿丧的例子
得不偿丧相关词语
与得不偿丧有关

例句
- 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