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解释
1.白色粗毛织物。旃﹐同"毡"。
构词分析
拼音:
bái zhān
白
拼音:
bái
解释:
白
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日光上下射之形,太阳之明为白,从白”的字多与光亮、白色有关。本义白颜色)
同本义
白,西方色也。殷用事物色白。--《说文》
虚室生白。--《庄子·人间世》
若白驹之过隙。--《庄子·知北游》
白昼大都之中。--《汉书·贾谊传》
白玉不毁,孰为圭璋。--《庄子·马蹄》
须眉交白。--《庄子·渔父》
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。--《诗·秦风·蒹葭》
目辨白黑美恶。--《荀子·荣辱》
太子及宾客知其一者,皆白衣冠以送之。--《战国策·燕策》
旃
拼音:
zhān
解释:
旃
(形声,本义赤色的曲柄旗)
同本义
旃,旗曲柄也。周礼曰通帛为旃。--《说文》
通帛为旃。通以赤色为之。--《释名·释兵》
置旃以为辕门。--《谷梁传·昭公八年》
亦泛指旌旗
收功单于旃。--晋·陆机《饮马长城窟行》
又如旃帛(红旗);旃旌(泛指赤色旗帜);旃戎(军旅)
毛织品。通毡”
不知其可以为旃也。--《淮南子·齐俗》
被旃裘。--《史记·匈奴传》
旃毛并咽之。--《汉书·李广苏建传》
又如旃席(毡帐);旃衣(以毛毡等制成的衣服);旃车(毡篷车);旃席(毡席;毛毡)
旃
之、焉二
旃zhān
⒈〈古〉赤色的曲柄旗。泛指旌旗立曲~。收~。
⒉文言助词。"之焉"的合音勉~。慎~(谨慎些吧)。
⒊通"毡"。
应用场景
含有"白旃"的常见词语或成语
白旃的例子
白旃相关词语
与白旃有关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