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解释
1.说得不详细。焉﹐语助词。语本唐韩愈《原道》﹕"荀与扬也﹐择焉而不精﹐语焉而不详。"
构词分析
拼音:
yǔ yān bù fǒu xiánɡ
语
拼音:
yǔ
解释:
语
(形声。从言,吾声。本义谈论;议论;辩论)
同本义
语,论也。--《说文》
于时语语。--《诗·大雅·公刘》。传论难曰语。”
旦日,卒中往往语。--《史记》
子不语怪、力、乱、神。--《论语·述而》
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,笃于时也。--《庄子·秋水》
又如语怪(谈论怪物);语冰(谈论冰);语议(言谈议论)
交谈,说话
语,言也。--《广雅》
语使能也。--《礼记·文王世子》。注语,言也。”
又
既歌而语。
可与晤语。--《诗·陈风·东门之池》
笑
语yǔ
⒈说,谈寡言少~。自言自~。
⒉话,言论~言『~。外~。成~。
⒊代替说话的动作手~。旗~。
⒋简单的俗话或古句谚~。古~。~曰。
⒌虫、鸟的鸣声蝉~。鸟~。
语yù告诉莫~人。
语yù 1.告诉。 2.通"悟"。
焉
拼音:
yān
解释:
焉
(象形。小篆字形。像鸟形。本义焉鸟)
鸟名
旦,北而徂山之曲,乃见苍翠一林,其中则楮烟墨宇,椒枥坎地,群焉胙充,飞而不举。--唐·黄滔《唐城客梦》
通颜”。额
身长七尺,面长三尺,焉广三寸,鼻目耳具,而名动天下。--《荀子·非相》。高亨云焉,盖颜之借字。”
焉
表示指示,相当于之”
草木无知,叩焉何益?--明·马中锡《中山狼传》
又如心不在焉
哪里或那里
且焉置土石。--《列子·汤问》
富者不能至,而贫者至焉。(焉,代词,那里,指南海。)--清·彭端淑《为学一
焉yān文言用字。
⒈代词。相当"这个"、"于这个"心不在~。时人异~。
⒉疑问词。怎么,什么,哪里~能如此?面目美好者,~故必知哉(故原故。知智)?其子~往?
⒊于何,在哪里且~置土石(置放)。
⒋连词。乃,就,则若赴水火,入~焦没耳。
⒌助词有厚望~‘暑易节,始一反~。少~,月出于东山之上。
不
拼音:
bù fǒu
解释:
副词。
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。
详
拼音:
xiánɡ
解释:
详
(形声。从言,羊声。本义审察,审理)
同本义
详,审议也。--《说文》
度作详刑,以诘四方。--《书·吕刑》。郑注审察之也。”
凤姐详情度理,说他们必不敢多说一句话。”--《红楼梦》
愿明上详之。--《三国演义》
又如详允(审判得当、公平);详当(详审而允当);详阅(审查批阅)
详细说明
又如详梦(解梦;析梦);内详;另详
清楚地知道
非君所详。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亦不详其姓字。--陶潜《五柳先生传》
又如详典(了
详xiáng
⒈细密,完备~细。~尽。~情。~实。~议法令。
⒉清楚,知道内容~知。
⒊说明,细说~谈。内~。~告之。
⒋广泛,周遍~找。
⒌审慎~刑慎罚(审慎使用刑罚)。
⒍〈古〉通"佯"。假装。
详yáng 1.诈,假装。
应用场景
含有"语焉不详"的常见词语或成语
语焉不详的例子
语焉不详相关词语
与语焉不详有关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