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解释
形容对所期望的人不争气不上进感到不满,急切希望他变好。
构词分析
拼音:
hèn tiě bù fǒu chénɡ ɡānɡ
恨
拼音:
hèn
解释:
恨〈动〉
(形声。从心,艮声。本义怀恨在心,怨恨)
同本义
恨,怨也。--《说文》
今财亡民罢,莫不怨恨。--《国语·周语下》
役夫敢申恨。--唐·杜甫《兵车行》
恨贯肌骨。--唐·李朝威《柳毅传》
亡国之恨。--清·黄宗羲《柳敬亭传》
又如恨命(恨恨地;拼命);恨恨(气 忿的样子);恨穷发极(愤恨到极点而发怒);恨五骂六(投骰子时的叫骂声);恨如头醋(比喻非常可恶,令人恨得切齿)
遗憾;后悔
臣死不恨矣!--《史记·萧相国世家》
故死者不抱恨而入地,生者不衔怨而受罪。--《汉书·王嘉传》
公子恨之复返。--
恨hèn
⒈遗憾,不满意~事。遗~。悔~。懊~。
⒉怨,仇视怨~。仇~。民族~。~之入骨。
铁
拼音:
tiě
解释:
铁〈名〉
(形声。从金,臷声。本义化学元素。符号fe。一种很重的可锻、有延展性和有磁性的、主要是两价和三价的金属元素,纯铁为银白色,但在潮湿空气中容易生锈)
同本义
铁,黑金也。--《说文》
铁锁长三丈。--《墨子·备穴》
邯郸郭纵以冶铁成业。--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
又如铁冶(冶铁工场);铁山(产铁的矿山);铁石(铁与石;铁矿石);铁锡(铁和锡);铁砂(含铁的矿砂);铁炭(铁和炭);铁皮(铁的外层);铁精(纯铁)
铁制的器物
柄铁折叠环复--明·魏禧《大铁椎传》
又如铁花(金属器物的光泽);铁戒尺(佛教徒戴在头上的
铁(鑖、銕) tiě
⒈金属元素。符号fe。灰白色,质坚硬,有光泽,富于延伸性,在潮湿空气中易氧化生绣。在工业上用途很大,可以炼钢,制造各种机械、器具等。
⒉〈喻〉坚固,坚硬、坚强,坚定铜墙~壁。~拳,~人。~姑娘队。
⒊〈喻〉确定不移~证。~的纪律。
⒋〈喻〉残暴或精锐~蹄。~骑。
⒌兵器的代称手无寸~。
不
拼音:
bù fǒu
解释:
副词。
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。
成
拼音:
chénɡ
解释:
成
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从|”(即杵”)。斧”、杵”具备就可以做成事情。本义完成,成就)
同本义
成,就也。--《说文》
成德之终也。--《国语·周语》
成者功就不可易也。--《太元元错》
箫韶九成。--《书·益稷》
祝告曰利成。--《仪礼·少牢礼》
及事成。--《周礼·司书》
此织生自蚕茧,成于机杼。--《后汉书·列女传》
又如落成(建筑物完工)
变成;成为
累寸不已,遂成丈匹。--《后汉书·列女传》
又如成习(成为习惯);成精;成仙(成为神仙)
成全
钢
拼音:
ɡānɡ
解释:
钢
(形声。从金,冈声。本义铁和碳的合金。比生铁坚韧,比熟铁质硬) 同本义
表面粗糙有细点纹,置于蜡纸下,以针形钢笔在纸上书写,即现透明的笔迹,用以油印。或指钢质电镌的印刷底版,可使文字花纹极细密,多用于印刷票据)
钢(鋼)gāng
⒈经过精炼的铁,含碳百分之0.15至百分之1.7,不含磷、硫等杂质。它是工业上极重要的基本原料。
⒉
⒊
钢(鋼)gàng将刀在布、皮、石或缸沿上磨擦几下,使刀刃更锋利将这把刀~几下。
应用场景
含有"恨铁不成钢"的常见词语或成语
恨铁不成钢的例子
恨铁不成钢相关词语
与恨铁不成钢有关

例句
- 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