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解释
1.后秦鸠摩罗什弟子昙始﹐足白于面﹐虽跣涉泥淖而未尝污湿﹐时称"白足和尚"◇亦用以指高僧。
构词分析
拼音:
bái zú hé shànɡ
白
拼音:
bái
解释:
白
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日光上下射之形,太阳之明为白,从白”的字多与光亮、白色有关。本义白颜色)
同本义
白,西方色也。殷用事物色白。--《说文》
虚室生白。--《庄子·人间世》
若白驹之过隙。--《庄子·知北游》
白昼大都之中。--《汉书·贾谊传》
白玉不毁,孰为圭璋。--《庄子·马蹄》
须眉交白。--《庄子·渔父》
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。--《诗·秦风·蒹葭》
目辨白黑美恶。--《荀子·荣辱》
太子及宾客知其一者,皆白衣冠以送之。--《战国策·燕策》
足
拼音:
zú
解释:
足
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的方口象膝,下面的止”即脚,合起来指整个脚。本义脚)
(同本义。秦汉以前,足”和’趾”都表示脚”;脚”表示小腿。魏晋以后,三者都表示脚,但在书面语中,多用足”)
足,人之足也,在下,从止口。--《说文》。按,膝下至跖之总名也。从止,即趾字,从口,象膝形。
震为足。--《易·说卦》
足恭而口圣。--《大戴礼记》
手足胼胝,面目黧。--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
郑人有欲买履者,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。--《韩非子》
假舆马者,非利足也,而致千里。--《荀子·劝学》
折臂断足。--清
足zú
⒈脚~迹。手舞~蹈。
⒉满,够量,充分满~。~够。充~。富~。
⒊补上补~。以昼~夜。
⒋完全此项工作一人~可完成。
⒌尽情地,尽量地他们~玩了半天。
⒍值得不~为奇。微不~道。
⒎够得上这本书~有八万字。
⒏
足jù 1.(今读zú)补足;凑满。 2.拥,增益。参见"足本"。 3.过分。参见"足恭"。
和
拼音:
hé
解释:
和
和谐;协调。
和,相应也。--《说文》
和,谐也。--《广雅》
音声相和。--《老子》
乐从和。--《国语·周语下》
倡予和女。--《诗·郑风·?
鸣鹤在阴,其子和之。--《易·中孚卦》
与讴谣乎相龢。--《文选·王褒·洞箫赋》
和五声。--《吕氏春秋·慎行论》
圣人为能和。
和乐之本也。
夔能和之。
又如和合日(和谐、合好的吉日);和合会(合好;和谐);和令(和谐畅适);和比(和谐)
和顺;平和
和(龢)hé
⒈音乐和谐音声相~。〈引〉和睦,协调~谐。百姓~。
⒉温柔,不猛烈温~。柔~。~颜悦色。~气致祥。
①没有战争~平共处。
②温和,不猛烈药性~平。
⒊平息争端~解。讲~。媾~。
⒋不分胜负~棋。
⒌搀入,连同搀~。~衣而睡。~盘托出(连盘子一起托出来。〈喻〉全部拿出来或完全说出来)。
⒍介词。对,向~小孩讲话,要讲得通俗易懂。
⒎连词。跟,同,与云~月。你~他。
⒏数学上指两个数或两个以上的数加起来的总数三跟五的~是八。二加三加四的~是九。
和hè跟着唱一唱百~。曲高~寡。〈引〉依照别人诗词的格律或题材而写作~诗。奉~一首。
和hú
⒈打牌用语〈表〉赢了~牌。我~了。
和huó搅拌,揉弄~泥灰。~面团。
和huò
⒈搀杂在一起或加水搅拌~药。~稀泥(〈喻〉放弃原则,调和折中)。
⒉量词。洗衣服等换水的次数衣服已洗三~。
⒊量词。熬药加水所熬的次数头~药。三~药。
尚
拼音:
shànɡ
解释:
尚〈副〉
(会意。从八,向声。本义尚且)
同本义
尚,曾也。--《说文》
尚无为。--《诗·王风·免爰》
又
尚无造。
尚求其雌。--《诗·小雅·小弁》
亦尚一人之庆。--《书·秦誓》
元济尚寝,笑曰俘囚为盗耳,晓当尽戮之。”--《资治通鉴·唐纪》
臣以布衣之交尚不相欺,况大国乎?--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又如尚有不少;尚来得及;尚未娶亲;尚待研究;尚兀自(还;尚且);尚尔(尚且这样);尚自(尚且);尚然(尚且);尚犹(犹,还)
还;仍然
赵王使使(派使者)视廉颇尚可用否。--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
尚shàng
⒈尊崇,注重,提倡~贤。崇~。~武。
⒉还其时~早。~待研究。
⒊
尚cháng 1.见"尚羊"。 2.通"常"。 3.通"尝"。曾经。
应用场景
含有"白足和尚"的常见词语或成语
白足和尚的例子
白足和尚相关词语
与白足和尚有关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