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解释
1.比喻处理工作,解决问题,宁可少一些,但是一定要彻底。
构词分析
拼音:
shānɡ qí shí zhǐ bù fǒu rú duàn qí yī zhǐ
伤
拼音:
shānɡ
解释:
伤
(形声。从人。本义皮肉破损处;创伤)
同本义
伤,创也。--《说文》
命理瞻伤。--《礼记·月令》。注创之浅者曰伤。”
以杙抉其伤。--《左传·襄公十七年》
无面伤。--《左传·哀公元年》
匠石运斤成风,听而斵之,尽垩而鼻不伤。--《庄子·徐无鬼》
唂其叶,则口烂而受伤。--《庄子·人间世》
则援剑戟而逐之,不避死伤。--《荀子·正论》
其伤于缚者,即幸留,病数月乃瘳。--清·方苞《狱中杂记》
城中死伤日积,巷哭声相闻。--清·邵长蘅《青门剩稿》
又如枪伤;两虎相斗,必有一伤;负
伤(傷)shāng
⒈受到损害、损坏受~。枪~。重~。
⒉损害,妨碍~害。损~。~点皮肉。无~大局。
⒊遭受某种致病因素而得病~风。~暑。
⒋悲哀~心。悲~。
⒌使用过度以致厌烦这种菜吃~了。
⒍得罪,诋毁有意中~。出口~人。
⒎
①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。
②中医学上泛指各种热病或风寒引起的疾病。
其
拼音:
qí
解释:
其〈名〉
通期”。期限
既辱且危,死其将至。--《易·系辞下》
其 〈代〉
(形声。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,即箕”本字。金文又加声符丌”,变成其”。本义簸箕。今字作箕”。其”假借为代词他、他们、那等)
彼、他
郯子之徒,其贤不及孔子。--《师说》
又如独善其身
她
它
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,又希望其无。--鲁迅《祝福》
他们;她们;它们
他的
他日归,则有馈其兄生鹅者。--《孟子·
其qí
⒈第三人称代词。他(她、它),他的,他们,他们的~貌不扬。劝~自力。促~成功。人尽~才。各得~所。
⒉指示代词。那(这),那(这)些,那(这)样不乏~人。确有~事。
⒊连词。如果,假使若~为难,你就不去。
⒋文言助词。〈表〉揣测、反问、期望、命令等~奈我何?尔~勉之。
⒌虚指,无实在意义北风~凉。夸夸~谈。
⒍
⒎
⒏
⒐
⒑
其jī 1.助词。用于疑问代词之后,表疑问语气。 2.用于地名。 3.用于人名『代有审食其﹑郦食其。
其jì 1.助词。常用在"彼"之后。
十
拼音:
shí
解释:
十
(指事。甲骨文象用一根树枝代表十,金文象是结绳记数,用一个结表示十◇来一点变成了一横。本义九加一的和)
同本义
十,数之具也。╠为东西,|为南北,则四方中央备矣。--《说文》
十是数之小成。--《左传·僖公四年》疏
十亩之间兮。--《诗·小雅·六月》
兵也者,审于地图,谋十官。--《管子·七法》
天下欲反,十室九空。--葛洪《抱朴子·用刑》
与吾祖居者,今其室十无一焉。--唐·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
又如十里长亭(古时设在路旁的亭子,常用作送别饯行之处);十番(合奏乐以十种乐器演奏的名称);十牌(十户人家
十shí
⒈数目字~羊九牧。
⒉完全,〈表〉到达顶点~足。~全~美。~分感谢。
指
拼音:
zhǐ
解释:
指
手指。手掌的五个终端部分之一
指,手指也。--《说文》
骈拇枝指。--《庄子·骈拇》
是犹伛身而好升高也,指其顶者愈众。--《荀子·儒效》
指如削葱根。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两鬓苍苍十指黑。--唐·白居易《卖炭翁》
以指叩门。--明·归有光《项脊轩志》
虽人有百手,手有百指,不能指其一端。--《虞初新志·秋声诗自序》
又如指下(手指按下,比喻诊脉看病);伸手不见五指;屈指可数;指甲,指爪(指纹痕迹,手指尖端,指端背面扁平的表皮角质层);指尺(古时以中指的中节为一寸);指掌(手指和手掌
);指
指zhǐ
⒈手指(脚趾也可写作"脚指")拇~。食~。~不胜屈(形容数量很多)。
⒉用杆状东西的尖端对着,向一定的目标前进~着。~向。用手一~。直~匪巢。
⒊引导,点明,告知~引。~导。~正。~路明灯。~出他的缺点。
⒋责备,谴责~责(严厉责备)♂眉冷对千夫~。
⒌仰仗,依仗~望。~靠。
⒍直立,竖起令人发~。
⒎意思,意图,也作"旨"~意。话有所~。
⒏一个指头的宽度叫一指这本书三~厚。
⒐
⒑
①指给人看。
②上级对下级指明办事的原则和方法等。
③上级对下级具有指令性的话或文字。
⒒
⒓
①数学上表示一个数自乘的次数,写在数的右上角。如7自乘4次,写作,4是指数。
②统计中反映各个时期某一社会现象变动情况的相对指标。指某一社会现象的报告时期数值对基期数值之比物价~数。
③说明地区差异或计划完成情况的比数。
⒔
⒕
①发令,调度~挥工作。
②负责发令调度的人工程总~挥。
⒖
①指导点明。
②评论,议论~点江山。
⒗
⒘
拼音:
解释:
不
拼音:
bù fǒu
解释:
副词。
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。
如
拼音:
rú
解释:
如
(会意。从女,从口。本义遵从,依照)
同本义
如,从随也。--《说文》。按,此字疑从女,若省声。女子从人者也。
有律以如己也。--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。杜预注如,从也。”
所不与舅氏同心者,有如白水!--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三年》
犬皆如人意。--《柳宗元《三戒》
又如如命(遵从命令);如志(随顺意愿;实现志愿);如令(从令,遵令)
好像, 如同
日初出大如车盖。--《列子·汤问》
状貌如妇人女子。--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
两狼之并驱如故。--《聊斋志异·狼三则》
又如如皋雉(比喻男子以才华博
如rú
⒈像,相似,同样~像。~此。不动~山。视死~归。~ 火~荼。~出一辙。
⒉依照,符合,按照~法炮制。~愿以偿。~实汇报。
⒊及,比得上我不~她。
⒋超过一年强~一年。
⒌到,往~京。
⒍假若,假使~果。假~。~不学习,那有知识。
⒎词尾。〈表〉情况恰~其分。空空~也。
⒏举例在科学上有重大贡献的人,~李四光、竺可祯、林巧稚等。
⒐
⒑
①符合心意称心~意。
②器物名。供指划或观赏用竹~意。玉~意。
断
拼音:
duàn
解释:
断
(会意。本义截断,截开)
同本义
断,截也。--《说文》
断木为杵。--《易·系辞下》
三日断五匹,大人故嫌迟。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公孙弘断发而为越王骑。--《韩非子·说林下》
是断手而续以玉也,故世有易身之患。--《韩非子·用人》
又如断梗(断枝。比喻飘泊无定;指微贱的东西);断金(同心协力,坚固难移);断袖(旧时指男宠;比喻友情深厚);断颡(断头;砍头);断袖之宠(男宠);断头话(决绝的话);断裳(截
断裳衣)
断开;断绝
断者架木通之。--《徐霞客游记·游黄山记》
切肉肉断而发
断 duàn
①长形东西从中截开折~、线~了。
②断绝~水、关系~了。
③戒除(烟酒)~烟。
④判断;决断诊~、当机立~。
⑤绝对~无此理。
【断编残简】见【残篇断简】。
【断层】岩层的连续性遭到破坏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一种断裂构造。根据断层两侧相对移动的性质可分为正断层、逆断层、平移断层等。
【断层面】两部分岩块作相对移动的断裂面。
【断层山】地壳断裂运动形成的块状山体。可分为地垒式断层山和掀斜式断层山。前者山坡为断层崖,后者山形不对称,断裂上升一侧为断层崖,另一侧为平缓山坡。又称断块
山。
【断层崖】〈地〉断层的上升盘突露地表而形成的悬崖。是由于断层线两边岩石受差别侵蚀形成的。断层崖因受垂直于断层面的流水侵蚀而形成v形谷。
【断肠】形容极度思念、悲痛或忧伤。
【断炊】没柴没米不能做饭。形容极为穷困。
【断断】绝对(多用于否定)~不能。
【断简残编】见【残篇断简】。
【断简残篇】见【残篇断简】。
【断交】绝交。常用于国际关系中。
【断句】古书没有标点符号,诵读时根据文义作停顿,或同时在书上按停顿加圈点。这里的'句'与现代的'句'不尽相同。
【断裂生殖】某些生物身体断裂后,每段均能生活,生长成新的个体,称为断裂生殖。
【断路】〈理〉电路断开,电流不能通过电路形成回路。断路时,电阻变成无限大,电流为零,路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动势。
【断然】
①坚决的;果断的~措施。
②绝对~不能。
【断头台】设于闹市街心,专用以斩杀犯人的平台。有机器铡刀斩杀和人工斩杀两种。常见于近代西欧各国,以英、法为多◇被废除。
【断弦】死了妻子。
【断线风筝】比喻一去就不再回来的人或物。
【断陷盆地】断块陷落形成的盆地。四周山地常常是高峻陡峭的断层陡崖,盆地底部多为冲积、湖积和洪积平原。如云南昆明的滇池。又称地堑盆地。
【断音】见【顿音】。
【断语】结论。
【断垣残壁】形容建筑物倒塌残破的景象。
【断章取义】不顾别人文章或谈话的整体内容和精神,只孤立地截取其中个别的句段并按自己的意思加以发挥。
其
拼音:
qí
解释:
其〈名〉
通期”。期限
既辱且危,死其将至。--《易·系辞下》
其 〈代〉
(形声。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,即箕”本字。金文又加声符丌”,变成其”。本义簸箕。今字作箕”。其”假借为代词他、他们、那等)
彼、他
郯子之徒,其贤不及孔子。--《师说》
又如独善其身
她
它
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,又希望其无。--鲁迅《祝福》
他们;她们;它们
他的
他日归,则有馈其兄生鹅者。--《孟子·
其qí
⒈第三人称代词。他(她、它),他的,他们,他们的~貌不扬。劝~自力。促~成功。人尽~才。各得~所。
⒉指示代词。那(这),那(这)些,那(这)样不乏~人。确有~事。
⒊连词。如果,假使若~为难,你就不去。
⒋文言助词。〈表〉揣测、反问、期望、命令等~奈我何?尔~勉之。
⒌虚指,无实在意义北风~凉。夸夸~谈。
⒍
⒎
⒏
⒐
⒑
其jī 1.助词。用于疑问代词之后,表疑问语气。 2.用于地名。 3.用于人名『代有审食其﹑郦食其。
其jì 1.助词。常用在"彼"之后。
一
拼音:
yī
解释:
一
(指事。一”是汉字部首之一。本义数词。大写作壹”。最小的正整数。常用以表示人或事、物的最少数量)
同本义
一,惟初太始道立于一,造分天地,化成万物。--《说文》
一也者,万物之本也。--《淮南子·诠言》
抱一而天下试。--《老子》
故一人有事于四方。--《书·君奭》。传天子也。”
一夫作难而七庙隳,身死人手,为天下笑。--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
一夫夜呼,乱者四应。(公元九二年六月,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,杀死大臣郭崇韬,时谣言纷起,人心惶惶。屯驻在贝州(现河北省清河县)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
一yī
⒈数目字。整数中最小的数~龙~猪。
⒉纯,专~心~意。用心~也。
⒊相同,同样~致。~模~样。
⒋全,满~如既往。~网打尽。~身是胆。
⒌又,其它,另外昆明市~名春城。
⒍用在重叠动词的中间,〈表〉稍微,短暂试~试。望~望。停~停。
⒎跟"就"呼应。
①〈表〉每逢~想到要回祖国,就归心似箭。
②〈表〉两事的时间紧接着~教就懂。~学就会。
⒏〈古〉副词。乃,竟~至此乎!
⒐〈古〉副词。
⒑〈古〉副词。一旦,一经~闻人之过,终身不忘。
⒒旧时乐谱记音符号之一,相当于简谱的低音"7"。
⒓
①特定~定的阶级。
②相当工作上取得了~定的成绩。
③规定,确定按~定的规章办事。
④必然共产主义~定会实现。
⒔
⒕
⒖
指
拼音:
zhǐ
解释:
指
手指。手掌的五个终端部分之一
指,手指也。--《说文》
骈拇枝指。--《庄子·骈拇》
是犹伛身而好升高也,指其顶者愈众。--《荀子·儒效》
指如削葱根。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两鬓苍苍十指黑。--唐·白居易《卖炭翁》
以指叩门。--明·归有光《项脊轩志》
虽人有百手,手有百指,不能指其一端。--《虞初新志·秋声诗自序》
又如指下(手指按下,比喻诊脉看病);伸手不见五指;屈指可数;指甲,指爪(指纹痕迹,手指尖端,指端背面扁平的表皮角质层);指尺(古时以中指的中节为一寸);指掌(手指和手掌
);指
指zhǐ
⒈手指(脚趾也可写作"脚指")拇~。食~。~不胜屈(形容数量很多)。
⒉用杆状东西的尖端对着,向一定的目标前进~着。~向。用手一~。直~匪巢。
⒊引导,点明,告知~引。~导。~正。~路明灯。~出他的缺点。
⒋责备,谴责~责(严厉责备)♂眉冷对千夫~。
⒌仰仗,依仗~望。~靠。
⒍直立,竖起令人发~。
⒎意思,意图,也作"旨"~意。话有所~。
⒏一个指头的宽度叫一指这本书三~厚。
⒐
⒑
①指给人看。
②上级对下级指明办事的原则和方法等。
③上级对下级具有指令性的话或文字。
⒒
⒓
①数学上表示一个数自乘的次数,写在数的右上角。如7自乘4次,写作,4是指数。
②统计中反映各个时期某一社会现象变动情况的相对指标。指某一社会现象的报告时期数值对基期数值之比物价~数。
③说明地区差异或计划完成情况的比数。
⒔
⒕
①发令,调度~挥工作。
②负责发令调度的人工程总~挥。
⒖
①指导点明。
②评论,议论~点江山。
⒗
⒘
应用场景
含有"伤其十指,不如断其一指"的常见词语或成语
伤其十指,不如断其一指的例子
伤其十指,不如断其一指相关词语
与伤其十指,不如断其一指有关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