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解释
斧钺古代的兵器。不躲避斧钺之类的兵器。形容将士英勇无畏,或烈士忠义不屈。
构词分析
拼音:
bù fǒu pì fǔ yuè
不
拼音:
bù fǒu
解释:
副词。
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。
辟
拼音:
pì
解释:
辟
(会意。小篆字形,从卩,从辛,从口。卩”,音榞??,,甲骨文象人曲膝而跪的样子。辛”,甲骨文象古代酷刑用的一种刀具。本义法律,法度)
同本义
辟,法也。从卩、从辛,节制其罪也。从口,用法者也。--《说文》
辟言不信”。(法度之言,而不听信。)--《诗·小雅·雨无止》
君主
辟遏有德。--《汉书·五行志》。注天子也。”
皇王(指周武王)维(语气词)辟。--《诗经·大雅·文王有责》
又如复辟
古称官吏
厥辟不辟。--《礼记·坊记》
三卿一长曰辟。--《周书·武顺》
正殿路寝,用朝群
辟 bì
①君主复~。
②排除~邪。
③帝王召见并授与官职。又见pì。
【辟易】因惊恐而控制不住退离原地。
辟pì
⒈开,打开,开发开~。开天~地。
⒉排除,驳斥~谣。~邪说。~伪科学。
⒊透彻精~。
⒋法度,法律大~(死刑)。
辟mǐ 1.停止;平息。
辟bò 1.(用刀﹑剪等)分开。 2.分别;区别。
辟pí 1.织物边缘的装饰。
斧
拼音:
fǔ
解释:
斧〈名〉
(形声。从斤(斧头),父声。本义斧子,伐木工具)
同本义
斧,斫也。--《说文》
丧其资斧。--《易·巽卦》。注斧,所以断者也。”
既破我斧。--《诗·豳风·破斧》
寺僧使小童持斧,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。--宋·苏轼《石钟山记》
又如斧柯(斧柄;斧头与斧柄;做媒);斧脑(斧之背);斧砧(古代刑具);斧绣(持斧绣衣。古执法使者的仪制)
白与黑相间的斧形图案
斧谓之黼。--《尔雅·释器》
加斧于椁上。--《礼记·檀弓上》
天子负斧依。--《礼记·明堂位》。注斧依,为斧文屏风于户牖
斧 fǔ
⒈砍东西用的工具~头。把~子拿来。
⒉〈古〉一种兵器。
⒊
【斧正】
【斧政】请人修改文章的客气话。
钺
拼音:
yuè
解释:
钺
(戉,形声。本义古代兵器,青铜或铁制成,形状像板斧而较大)
同本义
戉,大斧也。--《说文》
王左杖黄戉。--《书·牧誓》。传引《六韬》大柯斧重八斤,一名天戉,经传皆以铖为之。”
钺,车銮声也。--《说文》。伟借为戉。
一人冕执钺。--《书·顾命》
授铖四七。--张衡《东京赋》
斧钺汤镬。--《汉书·李广苏建传》
碧汉中百十队翔鸾振羽,黄旌白钺。--《梼杌闲评--明珠缘》
又如钺钺(车铃声。也作哕哕”);钺斧(圆刃大斧);钺下(书笺开头表示尊敬的套语。在主管将帅的指挥之下)
星名。钺星,即天
钺(戉)yuè〈古〉兵器,像斧但较大,圆刃。
应用场景
含有"不辟斧钺"的常见词语或成语
不辟斧钺的例子
不辟斧钺相关词语
与不辟斧钺有关

例句
- 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