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解释
1.供奉佛像的高台。
构词分析
拼音:
fó tán
佛
拼音:
fó
解释:
佛〈名〉
梵文 buddha音译佛陀”的简称
缺此三项,声闻、缘觉缺后二项,菩萨缺最后一项,只有佛才三项俱全。小乘讲的佛”,一般是用作对释迦牟尼的尊称。大乘除指释迦牟尼外, 还泛指一切觉行圆满者。宣称三世
十方,到处有佛
西方有神,名曰佛。--《后汉书·西域传》
又如佛天(佛;西天;美好的地方);佛化(佛的教化);佛光(佛所带来的光明);佛会(佛菩萨众圣会聚的地方);佛图(佛塔);佛位(成佛正果之位)
佛教
佛 fó
⒈梵语"佛陀"的简称。"佛"是佛教徒对修行圆满的人(得道者)的称呼拜~。特用于尊称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~祖。
⒉
【佛教】〈古〉印度释迦牟尼创立的宗教。
⒊见fú。
佛(彿、髴) fú
⒈
【仿佛】见"fǎng仿"。
⒉见fo。
佛bó 1.兴起貌。
佛bì 1.见"佛脄"﹑"佛狸"。 2.通"弼"。辅助。《诗.周颂.敬之》"佛时仔肩,示我显德行。"郑玄笺"佛,辅也。"陆德明释文"郑音弼。"马瑞辰通释"古'弼'字其音均
与'佛'近,故'弼'可借作'佛'也。"一说,佛训为"大"。《诗.周颂.敬之》"佛时仔肩"毛传"佛,大也。"参阅清钱大昕《潜研堂集.答问》。
坛
拼音:
tán
解释:
坛〈名〉
(形声。从土,亶声。本义土筑的高台,用于祭祀、会盟等)
同本义
坛,祭坛场也。--《说文》。除地曰场,曰墠,于墠筑土曰坛。坛无不墠,而墠有不坛。
为三坛同墠。--《书·金縢》。马注坛,土堂也。”
燔柴于泰坛祭天也。--《礼记·祭法》
庄公升坛。--《公羊传·庄公十六年》
为坛而盟。--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
如坛宇(高台的边际。譬喻规格、界限;祭祀的坛场);坛兆(坛场。兆,坛的界限);坛域(设坛的范围。引申为界域、范围);坛户(掌管坛场财物、负责祭奠物品的人);坛坎(供祭
祀用的土台和坑穴)
像坛之物
坛(
⒈
⒉
⒊壇、
⒋壜、
⒋罎、
⒋罈)tán
⒈〈古〉用于盟誓、祭祀等的土筑高台或建筑物为~而盟。天~。登~拜将。
⒉庭院中的土台花~。〈引〉庭院腐鼠在~。
⒊指文艺、体育界或舆论阵地文~。球~。讲~。论~。
⒋肚大口小的一种陶器酒~子。泡菜~。
坛dàn 1.平坦。
坛shàn 1.厅堂。 2.庭院。 3.通"墠"。清除土地。亦泛指清除。
应用场景
含有"佛坛"的常见词语或成语
佛坛的例子
佛坛相关词语
与佛坛有关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