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解释
匡纠正。逮及,达到。不逮达不到的地方。对于达不到的地方给予纠正或帮助。亦作匡所不逮”。
构词分析
拼音:
kuānɡ qí bù fǒu dǎi
匡
拼音:
kuānɡ
解释:
匡〈名〉
(形声。从匚,表示与筐器有关,王声。本义盛东西的方形竹器)
筐”的古字。容器名
匡,饭器,也。--《说文》
既齐既稷,既匡既勑。--《诗·小雅·楚茨》
蚕则绩而蟹有匡。--《礼记·檀弓》
框”的古字。边框;围子;框框
行人夜宿墙匡月。--韦庄《秦妇吟》
又如匡子(框子)
眶”的古字。眼眶
刺匡上陷骨中脉,为漏为盲。--《素问》
春秋时齐国简册名
《管子》有《大匡》、《中匡》、《小匡》三篇
螃蟹的背壳
海岛有蟹,其匡宛具一人面。--《拜经楼诗话》
古
匡kuāng
⒈正,纠正,端正~正。~谬。~坐而弦(弦弹琴)。
⒉辅助,救助~君。~乏困。
⒊通"眶"。眼眶泪满~。
⒋〈方〉粗略计算~算。
⒌弯曲车轮破,但不~。
匡wāng 1.跛;曲胫。
其
拼音:
qí
解释:
其〈名〉
通期”。期限
既辱且危,死其将至。--《易·系辞下》
其 〈代〉
(形声。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,即箕”本字。金文又加声符丌”,变成其”。本义簸箕。今字作箕”。其”假借为代词他、他们、那等)
彼、他
郯子之徒,其贤不及孔子。--《师说》
又如独善其身
她
它
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,又希望其无。--鲁迅《祝福》
他们;她们;它们
他的
他日归,则有馈其兄生鹅者。--《孟子·
其qí
⒈第三人称代词。他(她、它),他的,他们,他们的~貌不扬。劝~自力。促~成功。人尽~才。各得~所。
⒉指示代词。那(这),那(这)些,那(这)样不乏~人。确有~事。
⒊连词。如果,假使若~为难,你就不去。
⒋文言助词。〈表〉揣测、反问、期望、命令等~奈我何?尔~勉之。
⒌虚指,无实在意义北风~凉。夸夸~谈。
⒍
⒎
⒏
⒐
⒑
其jī 1.助词。用于疑问代词之后,表疑问语气。 2.用于地名。 3.用于人名『代有审食其﹑郦食其。
其jì 1.助词。常用在"彼"之后。
不
拼音:
bù fǒu
解释:
副词。
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。
逮
拼音:
dǎi
解释:
逮
(形声。从辵,隶声。本义赶上;及;到)
同本义
逮,唐逮及也。--《说文》。按,逮者,行相及也。古曰唐逮。
逮于袁娄而与之盟。--《公羊传·成公二年》
群后之逮在下。--《书·吕刑》
逮事父母。--《礼记·曲礼》
上不及尧、舜,下不逮周、孔,亦一时之懿士。--《世说新语·排调》
纵轻体以迅赴,景追形而不逮。--曹植《七启》
政逮于大夫四世矣。--《论语·季氏》
敌出不意,大惊扰,以枪上刺刀相搏击,而便捷猛鸷终弗逮。--清·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
又如逮及(达到,到了
逮 dǎi捉~鸟。又见dài。
逮 dài
①〈古〉到;及魏武侯谋事而当,群臣莫能~。(《荀子》)当恰当。
②捉拿~捕。又见dǎi。
【逮捕】〈法〉一种严厉的强制措施。由司法机关为防止人犯逃跑、串供、伪造证据、毁灭罪证和继续犯罪等,依法剥夺人犯的人身自由,将其押解到一定场所羁押,以便于侦
查、起诉和审判。逮捕必须根据法定的条件和程序实施。
逮dì 1.见"逮逮"﹑"逮行"。
应用场景
含有"匡其不逮"的常见词语或成语
匡其不逮的例子
匡其不逮相关词语
与匡其不逮有关

例句
- 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