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解释
走过瓜田,不要弯下身子提鞋;经过李树下面,不要举起手来整理帽子。比喻避嫌疑。
构词分析
拼音:
ɡuā tián bù fǒu nà lǚ lǐ xià bù fǒu zhěnɡ ɡuàn
瓜
拼音:
ɡuā
解释:
瓜
(象形。小篆字形,两边象瓜蔓,中间是果实,是藤上结瓜的形象。从瓜”的字,多与瓜果有关。草木蔓生植物名。种类很多,果实也称瓜)
同本义
七月食瓜,八月断(摘下)壶(葫芦)。--《诗·豳风·七月》
大曰瓜,小曰瓞,瓜之近本初生者常小。--《诗经集注》
绵绵瓜瓞。--《诗·大雅·绵》
又如瓜田(种瓜的田);瓜润(瓜受到灌溉后,长得更为丰美);瓜练(冬瓜的瓤);瓜瓤(瓜肉)
指形状如瓜的饰物、仪仗、兵器之类的器物
瓜guā
⒈葫芦科植物。蔓生,叶掌状。果实可吃或供药用。有冬~。黄~。南~。西~。甜~等多种。
⒉
⒊
田
拼音:
tián
解释:
田〈动〉
(象形。小篆认为象阡陌纵横或沟浍四通的一块块农田。田”是汉字的一个部首,从田”的字多与田猎耕种有关。本义种田)
后作佃”。耕作
田,树谷曰田。--《说文》
田,种禾稼也。--《一切经音义》引《苍颉》
无田甫田,维莠骄骄。--《诗·齐风·甫田》
令民得田之。--《汉书·高帝纪上》
使各居其宅,田其田。--刘向 《说苑》
又如田戍(屯田戍守);田作(耕作);田畜(耕种与畜牧);田桑(种田和养蚕);田农(农耕);田种(耕种);田穑(耕作)
打猎◇作畋”
不敢盘于游田。--《书·无逸》
田有禽。
田tián
⒈种植用的土地稻~。麦~。种~。~地。
⒉跟农村有关的~园。~舍。~野。农~。
⒊
⒋通"畋"。打猎。
不
拼音:
bù fǒu
解释:
副词。
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。
纳
拼音:
nà
解释:
纳
(形声。从糸,内声。本义丝被水浸湿)
同本义
纳,丝湿纳纳也。--《说文》
衣纳纳而掩露。--刘向《九叹·逢纷》
又如纳纳(潮湿的样子)
收藏;收入
察纳雅言。--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又如采纳;容纳;藏垢纳污(包藏容纳污秽之物。比喻包容坏人坏事)
纳”假借为接纳”;接受
几以不纳死。--宋·文天祥《指南录·后序》
遂开门纳众。--《资治通鉴·唐纪》
诬守纳己赇。--明·高启《书博鸡者事》
纳钱案上。--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又如纳质(接受质证;接受质询);纳采(
纳nà
⒈收进,接收~入。接~。吐故~新。
⒉接受采~。
⒊缴付~税。~公粮。
⒋享受~凉。~福。
⒌缝补~鞋底。补补~ ~。
⒍
⒎
⒏
履
拼音:
lǚ
解释:
履〈动〉
(会意。小篆字,从尸,即人;从彳,表示与行走有关。履在战国以前一般只作动词用。一般用屦”称鞋子。用鞋”是唐以后的事了。本义践踏)
同本义
履霜,履虎尾。--《易·坤》
可以履霜。--《诗·魏风·葛屦》
履蒯席。--《礼记·玉藻》
地履其黄。--清·梁启超《饮冰室合集·文集》
足之所履。--《庄子·养生主》
又如履危(蹈践高危之处);履亩(勘查田亩);履虎尾(踩踏虎尾);履迹(踏着前人的足迹);履霜(踩踏霜地。比喻由眼下迹象而警戒未来);涉水如履平地;履冰(行于冰上);履冰狐(踏冰而过的狐狸);履坦(行于)
履lǚ
⒈鞋草~。取~。
⒉踩,践踏~险如夷。如~薄冰。
⒊做,实行~行。~约。
⒋脚步步~维艰。步~稳健。
⒌
①个人的经历。
②记载履历的文件、表格。
拼音:
解释:
李
拼音:
lǐ
解释:
李〈名〉
(形声。从木,子声。本义李树)
同本义。落叶乔木,春天开白色花,果实叫李子,熟时黄色或紫红色,可吃
李,李果也。--《说文》
北山有李。--《诗·小雅·南山有台》
又如李下瓜田(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)。又指李树的果实、李花、李园
华如桃李。--《诗·召南·何彼秡矣》
(李李花)
报之以李。--《诗·大雅·抑》
(李李子)
丘中有李。--《诗·王风·丘中有麻》
(李李园)
狱官。通理”
皋陶为李。--《管子·法法》
星名。即角宿二,为室女座 δ星
李lǐ落叶乔木,春季开白色的花。果实叫"李子",黄色、紫红色或绿色,可生吃或制做蜜饯。果仁和根皮可供药用。
下
拼音:
xià
解释:
下
(指事。据甲骨文,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,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。本义下面,位置在下)
同本义
下,底也。--《说文》
在南山之下。--《诗·召南·殷其靬》
十月蟋蟀入我床下。--《诗·豳风·七月》
下声肆。--《周礼·典同》。注谓钟形下大。”
君臣上下。--《礼记·曲礼》
阴山下。--《乐府诗集·杂歌谣辞·敕勒歌》
放之山下。--唐·柳宗元《三戒》
愬至城下。--《资治通鉴·唐纪》
奔倚其下。--《聊斋志异·狼三则》
又如下元(道教指水中或水府);下溜头(下流头。江河下
下xià
⒈位置在低处,跟"上"相对~部。~面的。在楼~。〈引〉
①时间、次序在后~午。~周。~页。~册。
②级别低的~级。谦词~情。在~。正中~怀。
③等级低,质量差~等品。这算~策。
⒉低,跟"高"相对,由高到低分个高~。~楼梯。~山坡。〈引〉
①投入,进入~矿井。~油锅。
②去,往~乡。~车间。~基层。
③结束,离开~课了。已~班。
④投送,颁布~挑战书。~命令。
⑤降落~小雨。~大雪。
⑥向下面的~达文件。~放权力。
⒊攻破,攻克攻~碉堡。已~数城。
⒋方面,方位两~商议。四~观望。
⒌让,退相持不~。
⒍减除,卸掉减~。除~。~妆。卸~货物。
⒎在名词后。
①〈表〉在里面水~。头发~。意~如何?
②〈表〉某个时节时~。而今眼目~。
⒏在动词后。
①〈表〉动作的趋向、继续停~来。说~去。
②〈表〉关系教导~。关怀~。哺育(之)~。
③〈表〉完成,结果准备~资料。打~了扎实的基础。
⒐作出~决心。~结论。
⒑用,使用~功夫。对症~药。
⒒处所,范围乡~。手~。
⒓动物产卵或产仔鸭~蛋。猪~崽了。
⒔少于不~五十人。
⒕量词。指动作的次数打三~。挥动几~。
⒖
①人或物的去处、着落有了~落。
②下降正在~落。
⒗
①江河的下游。
②旧时指卑下的地位或工作。
③卑鄙龌龊~流无耻。
⒘
①人的结局(多含贬义)贪官的~场--死刑。
②演员或运动员等退场。
③旧指到考场应考。
⒙
下jià 1.见"下借"。
不
拼音:
bù fǒu
解释:
副词。
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。
整
拼音:
zhěnɡ
解释:
整
(会意兼形声。从攴从束从正,正亦声。攴是敲打,束是约束,使之归于正∠起来表示整齐。本义整齐)
同本义
整,齐也。--《说文》
整设于屏外。--《礼记·月令》。注整,正列也。”
以乱易整,不武。--《左传·僖公三十年》
又如整娖(整齐,条理分明);整立(整齐地矗立);整扮(打扮整齐);整设(整齐阵列);整蔚(整齐而华丽)
端正,端庄
王夷甫容貌整丽,妙于谈玄。--《世说新语》
又如整心(正心,端正思想);整秀(端庄俊秀);整身(身体端正,穿戴整齐);整美(端正美好)
整个;完整;全部在内
整zhěng
⒈不乱,有秩序~齐。~洁。
⒉全的,不残缺~体。~天~夜。~套设备。完~无缺。
⒊收拾,使有条理,使健全或正常起来~理。~顿。~训。~风。~饬。
⒋弄,搞,治理莫把书~坏了。~修。~治。
⒌使吃苦头~人终害己。
⒍
⒎
冠
拼音:
ɡuàn
解释:
冠〈名〉
(会意。从冖”(用布帛蒙覆。从元”(人头),从寸”(手)。意思是手拿布帛之类的制品加在人的头上,即冠”。本义帽子)
同本义
冠,弁冕之总名也。--《说文》
冠至尊也。--《礼记·问丧》
缁布冠。--《仪礼·士冠礼》。注今小吏冠。”
凡甸冠弁服。--《周礼·司服》
怒发上冲冠。--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新沐者必弹冠。--《楚辞·渔父》
冠盖相望,乘坚策肥。--汉·晁错《论贵粟疏》
小民罢市,丧出江上,白衣冠送者夹岸。--《明史·海瑞传》
峨大冠,拖长绅者,昂昂乎庙堂之器也,果能建伊皋之
冠guàn
⒈〈古〉一种礼仪。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,〈表〉已经成人,因称二十岁左右的男子为"弱冠"(弱指少年)。
⒉位居第一,超群出众~军。产值~全国。
⒊戴帽子~儒冠者。
⒋用于前面,有"加上"的意思~以作家桂冠。
冠guān
⒈帽子衣~整洁。怒发冲~。
⒉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高起的东西鸡~。花~子。
应用场景
含有"瓜田不纳履,李下不整冠"的常见词语或成语
瓜田不纳履,李下不整冠的例子
瓜田不纳履,李下不整冠相关词语
与瓜田不纳履,李下不整冠有关

例句
- 俗话说。
- 。
- 。
- 。
- 自己行得正。
- 。
- 么可担心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