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解释
遗失物。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。形容社会风气好。
构词分析
拼音:
lù bù fǒu shí yí
路
拼音:
lù
解释:
路〈名〉
(形声。从足,各声。本义道路)
同本义
路,道也。--《说文》
路,途也。--《尔雅》
百夫有洫,洫上有途,千户有浍,浍上有道,万夫有川,川上有路。--《周礼·地官》。注途容乘车一轨,道容二轨,路容三轨。”
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。-- 屈原《离骚》
遵彼大路兮。--《诗·郑风·遵大路》
艮为径路。--《易·说卦》
遂迷,不复得路。--陶潜《桃花源记》
又如路奠(出殡时,亲友在灵柩经过的路上设供桌祭奠);路赆(友人相赠的路费);路引(行路的通行凭证);路歧(路歧人。宋元时对沿街卖艺人的俗称;贫贱的
路lù
⒈道,来往的通道~途。~径。道~。铁~。〈引〉路程八千里~。
⒉方向,条理,途径出~。思~。活~。忠谏之~。
⒊方面,地区几~进攻。东~货物。
⒋种类头~货。大~货。三~货。
⒌〈古〉车筚~(柴车)。
⒍宋、元时代行政区域名称。宋代的"路"相当于现代的"省";元代的"路"相当于现代的"地区"。
路luò 1.通"落"。以绳周绕。 2.通"乐"。 3.见"路人"。
不
拼音:
bù fǒu
解释:
副词。
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。
拾
拼音:
shí
解释:
拾
(形声。从手,合声。本义捡取,从地上捡起来)
同本义
拾,掇也。--《说文》
犹拾遗于涂,摭弃于野。--《论衡·逢遇》
故周之夺殷也,拾遗于庭。--《韩非子·安危》
犹拾瀋也。--《左传·哀公三年》
俯有拾,仰有取。--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
志士不饮盗泉之水,廉者不受嗟来之食,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!--《后汉书·列女传》
拾视之,非字而画。--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又如拾粪;拾麦穗儿;拾毛(拣界外球。毛用毛充塞内部的球);拾芥(拾取地上的小草。比喻取之极易);拾石为砚(从地上拾起一块石头用作砚台);拾夺(拾
拾shí
⒈"十"的大写。
⒉捡起来~谷穗。~得一个皮包。~金不昧。
⒊整理,修理收~。~掇。
拾jié 1.更递;轮流。
拾shè 1.蹑足而上。
遗
拼音:
yí
解释:
遗 wei
给予;馈赠
相遗以水。--《韩非子·五蠹》
欲厚遗之。--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
置币遗单于。--《汉书·李广苏建传》
裘葛之遗。--唐·魏征《谏太宗十思疏》
又如遗贼(给予戕害;遭害);遗赂(赠送财物);遗劳(馈赠;犒劳);遗酌(济助);遗送(赠送);遗金(赠送金钱)
送交;交付
遗赵王书。--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遗魏王及公子书。--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
遗权书曰。--《资治通鉴》
以书遗操。
又如遗书(投书;寄信);遗使(遣使);遗秉(发放粮食);遗
遗wèi
⒈给予,赠送施~●~。
遗yí
⒈丢失~失。
⒉漏掉,忽略~漏。~忘。
⒊丢失的东西道不拾~。
⒋漏掉的部分补~。纤悉无~。
⒌抛弃~弃。
⒍余,留,剩下~风。~留。不~余力。
⒎特指死者留下的~嘱。~物。
⒏排泄大小便~矢(矢屎)。
⒐不自觉地排泄大小便或精液~尿。~精。
⒑
⒒
遗suí 1.谦虚,顺从。
应用场景
含有"路不拾遗"的常见词语或成语
路不拾遗的例子
路不拾遗相关词语
与路不拾遗有关

例句
- 夜不闭户。
- 。
- 。
- 。
- 。
- ★明·许仲琳。
- 。
- 。
- 。
- 。
- 。
- 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