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解释
比喻内心的诚意不用表白,必然表现在行动上。
构词分析
拼音:
bīnɡ tàn bù fǒu yán lěnɡ rè zì mínɡ
冰
拼音:
bīnɡ
解释:
冰
(会意。从仌,从水。金文作仌”。金文字形表示水凝成冰后,体积增大,表面上涨(上拱)形。《说文》冻也,象水凝之形”。小篆繁化,增加水”变成。从仌”从水”
的会意字,于是仌”就专用作部首。本义水冻结而成的固体)
同本义
冰,水坚也。--《说文》
履霜坚冰至。--《易·坤》
迨冰未泮。--《诗·邶风·匏有苦叶》
冰者,阴之盛而水滞者也。--《汉书·五行志》
冰,水为之。--《荀子·劝学》
冰解而冻释。--《管子·五行》
公徒释甲,执冰而踞。--《左传·昭公二十五年》
又如冰扳(冰镇);冰麝(冰片与
炭
拼音:
tàn
解释:
炭〈名〉
(形声。从火,岸省声。本义木炭)
同本义
炭,烧木余也。--《说文》
火所烧余木曰炭。--《释名》
坐于涂炭。--《孟子》。注墨也。”
可怜身上衣正单,心忧炭贱愿天寒。--唐·白居易《卖炭翁》
又如木炭;草炭;骨炭;活性炭;炭炉(烧木炭的炉子);炭薪(柴炭);炭精纸(一种涂有炭精供复写的纸);炭笔(用细木枝烧焦或用炭粉制成的笔);炭冰(炭热而冰冷。喻不能相容);
炭火(燃烧的炭)
像炭的东西
火。比喻灾难;困苦
为其主人入山作炭。--《
炭tàn
⒈将木材封置与外部空气隔离,加高热可烧成的一种黑色燃料木~(它的大部分是碳素)。
⒉煤石~。煤~。
⒊像炭的东西山楂~。
不
拼音:
bù fǒu
解释:
副词。
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。
言
拼音:
yán
解释:
言
(指事。甲骨文字形,下面是舌”字,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。言”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。从言”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。本义说,说话)
同本义
直言曰言,论难曰语。--《说文》
志以发言。--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七年》
志以定言。--《左传·昭公九年》
国人莫敢言,道路以目。--《国语·周语上》
言,心声也。--《法言·问神》
言,口之利也。--《墨子经》
言者所以在意。--《庄子·外物》
具言所闻。--晋·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
趋机而言。--《后汉书·列女传》
言讫不见。--明·魏禧《大铁椎
言yán
⒈话语~。诺~。有~在先。~而有信。
⒉讲,说~语。~行一致。身教重于~教。
⒊汉语中的一个字,也指一句话五~绝句。七~乐府。一~为定。
⒋文言中的动词词头(无义)驾~出游(驾驾车)。
言yàn 1.诉讼。 2.通"唁"。慰问。
言yín 1.参见"言言"。
拼音:
解释:
冷
拼音:
lěnɡ
解释:
冷〈形〉
(形声。从仌,冰,令声。本义凉)
同本义
冷,寒也。--《说文》
画堂鹦鹉鸟,冷暖不相知。--白居易《乌夜啼》
又如冷香(清雅的香气);冷泉(清凉的泉水);冷翠(给人以清凉感的翠绿色)
寒冷
布衾多年冷似铁。--杜甫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
又如冰冷(很冷);干冷(干燥而寒冷);冷丁丁(亦作冷化化”。形容天气寒冷。也形容身体冰凉;表情冷淡、严肃的样子);冷噤(冷禁。冷战;寒颤);冷铺(乞丐居住。也指驿亭)
;冷节遗芳(寒冷时节开的花)
冷清;冷落
门前冷落鞍马稀,老大嫁作商人
冷lěng
⒈温度低,跟"热"相对~天。~饮‘~。
⒉寂静,不热闹~场。~ ~清清。
⒊少见的~僻。
⒋不热情,不温和~淡。~酷。~言~语。
⒌乘人不备,意料以外的放~枪。~不防。
⒍
⒎
⒏
①寂静。
②遇事沉着,不感情用事头脑~静。
⒐
冷líng 1.通"泠"。见"冷冷"。 2.同"凌"。
热
拼音:
rè
解释:
热
(形声。本义温度高)
同本义。跟冷”相对
肺甚畏热。--《素问·五常变大论》
清暖寒热,不得不救。--《韩非子·有度》
如水益深,如火益热--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
立厩中仆马之间,……即饥寒毒热不可忍,不去也。--明·宗臣《报刘一丈书》
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。--《列子·汤问》
又如热天;热釜(热锅);热浪;炽热;滚热;火热
满腔热情;热心肠
有权势的,权势显赫的
热(熱)rè
⒈物理学上指凡能使物体温度升高的那种"能"叫"热"。
⒉温度高,跟"冷"相对~天。~菜。
⒊使温度升高将饭~一~。
⒋盛,旺~闹。~货。~门。
⒌情绪高,情意深~烈。~心。~忱。~爱。
⒍羡慕眼~。
⒎
①急切地想得到,多含贬义~中名利。
②酷爱~中下围棋。
⒏
自
拼音:
zì
解释:
自
(象形。小篆字形。象鼻形。自”是汉字的一个部首。本义鼻子)
同本义
自,鼻也。--《说文》。段玉裁注许谓自与鼻义同音同,而用自为鼻者绝少也。”
始;开头
故法者,王之本也;刑者,爱之自也。--《韩非子》
起源
知风之自,知微之显,可以入德也。--《礼记》
又如自顷(近来)
自
自己,自我;本身
不自为政,卒劳百姓。--《诗·小雅 ·节南山》
自引而起,绝袖。--《战国策·燕策》
人必自侮,然后人侮之;家必自毁,而后人毁之;国必自伐,而后人伐之。--《
自zì
⒈本人,己身~己。亲~。~作~受。~成一家。~强不息。
⒉从,由~从。~始至终。~成都到武汉。
⒊当然~属无妨。~有话说。
⒋
⒌
①自己主动。
②不依靠人为的力量水会~动下流。
③全部是机械操作~动化。
⒍
①自己负担。
②自以为了不起。
⒎
⒏
①天然存在的~然界。
②不造作,不勉强听凭~然。
③当然~然好办。
⒐
①自己感觉到。
②自己认识和觉悟到~觉地遵纪守法。
⒑
⒒
⒓
⒔
①自己制造。
②克制自己。
⒕
⒖
⒗
①不受约束,不受限制请大家~由发表意见。
②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,随自己意愿活动的权利人身~由。~由选举。
③哲学上指人们在实践中认识了客观规律并能掌握它,自觉地运用它来改造世界。
⒘
⒙
明
拼音:
mínɡ
解释:
明
(会意。甲骨文以日、月”发光表示明亮。小篆从月囧,从月,取月之光;从囧,取窗牖之明亮。本义明亮,清晰明亮)
同本义。与昏暗”相对
杔,照也。--《说文》
照临四方曰明。--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
东方明矣。--《诗·齐风·鸡鸣》
明,精白也。--《国语·周语》
视曰明。--《书·洪范》
明则著。--《礼记·中庸》
明星谓之启明。--《尔雅》
东有启明。--《诗·小雅·大东》
在天者莫明于日月。--《荀子·天论》
不知明镜里,何处得秋霜。--唐·李白《秋浦歌》
月明星稀,乌
明míng
⒈亮,照亮~晃晃。天~。灯火通~。
⒉清楚,懂得,了解~白。~确。~礼。深~大义。~见万里。
⒊公开,不隐蔽,显露在外,跟"暗"相对~说。~码实价。~枪暗箭。
⒋视力,视力好左丘失~(左丘〈古〉人名)。聪耳~目。
⒌看得清,认得准,见识高~智。英~。心~眼亮。
⒍次,下一个(专指日、年)~天。~年。
⒎迷信者称神灵神~。
⒏
⒐朝代名。明朝,公元1368-1644年。第一代君主是朱元璋。
应用场景
含有"冰炭不言,冷热自明"的常见词语或成语
冰炭不言,冷热自明的例子
冰炭不言,冷热自明相关词语
与冰炭不言,冷热自明有关

例句
- 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