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解释
1.即燔柴。
构词分析
拼音:
fén chái
焚
拼音:
fén
解释:
焚〈动〉
(会意。从火,从林。甲骨文字形,象火烧丛木。古人田猎,为了把野兽从树林里赶出来,就采用焚林的办法。本义烧山)
用火烧山林宿草。
焚,烧田也。--《说文》
焚咸丘。--《公羊传·桓公七年》。传焚之者何,樵之也;樵之者何,以火攻也。”
焚林而田。--《韩非子·难一》
烧
焚,烧也。--《广雅》
焚如死如弃如。--《易·离》
遂从而尽焚之。--《左传·成公十三年》
乃焚大槐。--《庄子·外物》。司马注谓霹雳时烧大树也。”
焚百家之言,以愚黔首。--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
焚拜如
焚 fén烧~烧。~书。自~。
焚fèn 1.倒毙。参见"焚身"。
柴
拼音:
chái
解释:
柴 chai
(形声。从木,此声。本义捆束的细木小柴)
同本义
大者可析谓之薪,小者合束谓之柴。--《礼记·月令》注
乃取蒙冲斗舰十艘,载燥荻枯柴。--《资治通鉴》
泛指木柴,小木散材,也指作燃料的木柴
柴,小木散材也。--《说文》
树枳棘与薪柴。--《楚辞·愍命》。注枯枝为柴。”
是时东郡烧草,以故薪柴少。--《汉书·沟洫志》
又如柴荆(乡里用木板、荆条编制而成的门);柴禾(木柴;柴草);木柴;劈柴;柴水(打柴汲水);柴市(木柴交易处);柴山(生长矮小灌木杂草的山)
枯枝,老木
柴 chái
①柴火干~。
②散碎的木材或树枝。
③姓。
【柴达木盆地】在青海省西北部阿尔金山、祁连山、昆仑山之间,为中国三大内陆盆地之一。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。从边缘到中部,依次为戈壁、丘陵、平原、湖泊。盆地内资
源非常丰富。
【柴扉】见【柴门】。
【柴可夫斯基】(1840-1893)俄国作曲家。一生勤奋创作,主要作品有歌剧《奥涅金》、《黑桃皇后》,舞剧《天鹅湖》、《胡桃夹子》、《睡美人》,交响诗《罗密欧与
朱丽叶》、《第四交响曲》、《第五交响曲》等。
【柴门】用散碎木材、树枝等等做成的门。旧时用以比喻穷苦人家。又作柴扉。
【柴荣】(921-959)五代时后周皇帝。即周世宗。邢州龙岗(今河北邢台西南)人。在位期间(954-959),整肃吏治,均定田赋,整顿军事,加强集权。先后南取江淮地区
十四州,北复莫、瀛、易三州。为北宋统一奠定了基础。
【柴油机】用柴油做燃料的内燃机,比汽油机功率大而燃料费用低。
柴chái
⒈木、草等燃料木~。麦杆~。上山拣~。
⒉
柴zhài 1.编木维护四周。 2.覆盖。 3.闭塞;阻塞。 4.防守的栅栏﹑篱障。 5.营寨。 6.有篱落的村墅。
柴zì 1.积聚。
柴cī 1.见"柴池"﹑"柴虒"。
应用场景
含有"焚柴"的常见词语或成语
焚柴的例子
焚柴相关词语
与焚柴有关
